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对新中国六十年红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可以发现社会历史批评派、索隐派、考证派等诸种学派的学术特征以及"泛文化"倾向在红学中的表现,在指认上述批评范式不同程度遮蔽了<红楼梦>审美视线因而其诠释维度有限的同时,也应当肯定它们在红学发展史上曾起过的作用,由此可以对红学的突破契机、发展前景进行期待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我很荣幸能参加冯其庸先生从事教育六十周年这样一个庄重的大会,此情此景可以说百感交集。由于冯先生在红楼梦研究领域里的杰出成就,曾长期担任中国红学会会长。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党中央在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慎重决策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度长期存在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有:战乱和外敌入侵对生产力发展的破坏;丰厚的农业产出为领主制的延续奠定了物质基础;残存的农村公社的平均主义缓和了阶级矛盾。  相似文献   
5.
赵建忠 《学术交流》2001,(6):143-145
全国中青年红学研讨会已经开过三次,首届会议的主题是强调回归文本,第二届会议的主题是文献、文本、文化在红学中的融通和创新,第三次会议是探讨<红楼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问题.本文对三次会议进行了总结,谈到红学研究中不但要回归文本,更重要的是超越文本,并且把<红楼梦>放在世界文学的大坐标中进行审视.在具体操作中,要以文献研究为基础,以文本研究为轴心,以文化研究为旨归,从而去适应和推动21世纪红学研究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作者及“原始作者”问题的考索是近年来红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简单地将这部作品视为曹雪芹一个人草创完成,《红楼梦》文本内部的很多矛盾现象则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但探索“原始作者”如果诠释过度则有可能走向误区,并有剥夺曹雪芹“著作权”之嫌.本文从《红楼梦》文本内部分析入手,结合脂批等清代文献提供的丰富信息尤其是这部作品成书过程长期性的实际提出《红楼梦》作者“家族累积说”的新命题,试图对作者问题上的种种偏颇加以节制,从而更恰切地把握《红楼梦》诞生过程中的文化语境并对作品文本的复杂构成状况加以阐释.“家族累积说”的提法还可以与红学界已取得的“曹学”成果挂钩,启示人们去探索曹氏家族的遗传基因特别是曹寅的文化素养对曹雪芹直接或间接的可能影响.这个新命题是在综合“世代累积”与“文人独创”两种写作类型的基础上提出的,与所谓否定曹雪芹“著作权”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的女儿,大多正值豆蔻年华,个个容颜娇媚、玲珑可爱,是天地万物灵秀之所聚。女工织黹、描龙刺凤自不待言,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就连持家理财的本领也是处处胜过儿男。让我们领略一下《红楼梦》中流淌着的那些女子持家理财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以"自传说"与"典型论"两种研红范式为基点,从"问题意识"出发,在对20世纪百年红学进行回顾与反思过程中,应当指出上述批评范式不同程度地遮蔽了<红楼梦>审美视线,因而其诠释维度有限;同时,也必须肯定它们在红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对百年红学若干个案的考察与反思,有利于对新世纪红学的突破契机、发展前景进行期待视野中的前瞻展望.  相似文献   
9.
赵建忠 《南都学坛》2006,26(3):43-44
《红学风雨》迥异于作者以前红学著作的模式,角度新颖且颇具思辨色彩。这部著作将红学放在了更广阔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上进行总体考察,其视野的宏阔、理论的深度和对以往不同红学流派评价上的中肯到位,都能给读者很多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汉语中,"命"有三种词义:一是命名、命令,即语言之命;二是生命;三是命运.每个人对"命"都无法逃避,从古至今,如何对待"命"始终是人一生中的重大问题.庄子对"命"有其卓越于世人的见解,而<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对"命"亦有深入的思考.从贾宝玉弃置语言之命、涵养生命之命、超越命运之命三个方面来分析庄子思想对贾宝玉"命"的观念的影响,从而探讨庄子思想与贾宝玉形象之间的文化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