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女性研究的走向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研究的走向与拓展赵慧珠近年来,随着改革与发展的逐渐深入,女性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重大问题之一,女性研究也随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那么,女性研究的进展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女性研究中还存在什么问题与症结?今后如何寻找恰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弱者的社会支持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慧珠 《东岳论丛》2000,21(1):31-35
所谓社会弱者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经济贫困、生活质量差、主观承受力弱和发展潜力缺乏的特殊社会群体。建立社会弱者支持体系 ,对实现社会公正理念 ,实现社会发展的宗旨 ,减少社会的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 ,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社会中间层、单位、基层社区、家庭等要素共同构成了对社会弱者的支持网络。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 ,政府和单位的作用将是一个逐渐缩小的趋势 ,而社会中间层的作用将会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工作的生长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虽有一定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足,社会工作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加强社会工作在政府层面和大众层面的认同,合理把握政府对社会工作的介入,积极促进国外社会工作经验在中国社会创造性的应用借鉴,促进社会工作与中国特有社会资源的有效结合,加强社会工作职业队伍的培育,同时要准确理解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离不开社会工作的支持。而中国民族传统不仅对中国的社会工作进行有机化处理,而且丰富了社会工作的具体内容,并为中国社会工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推动力。由于民族传统的影响,使中国社会工作具有重人伦、重亲情,政府参与程度高,重视社会动员工作等特点。正是鉴于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对民族传统对社会工作的影响作具体分析,发挥优长,防范和克服弊端,使中国社会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世俗化是作为同宗教化以及禁欲主义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而出现的。它主要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宗教制度、超自然信仰以及与此有所关联的事物已变得不重要了,社会成员越来越趋向于现实性、理性化,越来越重视对于社会事务的参与。世俗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所反映的是社会成员总体上的一种新的内在取向。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深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世俗化这一概念的寓意也愈加丰富。大致说来,世俗化主要是指:(1)现实性。市场经济体制导致  相似文献   
6.
赵慧珠 《文史哲》2007,(4):161-16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反贫困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应当看到,目前农村反贫困政策实际上陷入了某种困境。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扶贫政策的明显差别,非农就业的沉重压力,现有开发式扶贫的局限性,失地农民的贫困以及极端贫瘠地区扶贫行动的低效。如何使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走出困境?首先必须确立起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在此条件下,针对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困境,确定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巨大,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其中以农村教育尤为薄弱和艰难。要改变农村教育薄弱的状况,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主要措施为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应全部或主要由中央财政拨付;优化教育经费的结构,确定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优先的顺序;提高义务教育的指标,延伸农村义务教育的领域;改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低下的状况,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相似文献   
8.
用以支撑“妇女回家论”的直接理由无非是:(1)在现阶段,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就业难及失业的压力。为了缓冲这种压力,有必要让一部分职业女性重返家庭,以便腾出一部分工作岗位;(2)合理的社会秩序是一个社会得以正常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性条件。而这种秩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便是男女应有明确的分工,即:男子应侧重家庭以外的工作,以获取经济收入,女子则应侧重家务劳动,以使家庭本身健全起来;(3)在社会转型时期,总要有一部分社会  相似文献   
9.
内地、香港和台湾高等教育在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笔者对内地、香港和台湾高等教育中的法人地位规定、办学体制特征、管理体制、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建设重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借鉴,对内地与香港的高等教育提出了互补与共进,展望了内地与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社会政策的演进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慧珠 《东岳论丛》2007,28(1):49-62
建国以来,中国的社会政策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村社会政策相比城市社会政策而言基本上是零散及低水准的。改革开放以前30年,中国农村社会政策在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女性解放、农村公共卫生、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尤其是“五保”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低水准、低成本、广覆盖、依托集体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政策的进展主要在农村扶贫政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新型合作医疗政策以及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是,中国现阶段农村社会政策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行动主体的缺失、实施程序的缺乏、公共财政投入比例过小、城乡二元化现象加重、农民自我保障现象严重等等。从总体上讲,农村社会政策的缺失,必定会降低中国民众总体的生活质量,抑制农村的内需拉动,妨碍和谐社会及新农村的建设,加剧城乡之间的差距和社会排斥。如何才能建立起系统、规范及有效的中国农村社会政策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确立社会公正、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增大农村的公共投入,明确农村社会政策的主体及各自的功能,加强农村社会政策的体系化与制度化的建设,构建合理的投入结构,选择合适的项目,确定近期的可行性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