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国外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城市规划从“精英式”走向“大众化”规划过程中,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的法律保障、严格的公众参与程序、完整的反馈修改机制等值得借鉴。在中国城乡规划转型过程中,应该公开城市规划相关信息,将公众参与时间前移和重心下移,提高公众参与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扩大公众参与内涵,以实现各方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2.
引导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最终解决"三农"问题.为此,应该从体制上、机制上和法制上创造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和办法,转移剩余劳动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当务之急是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之时,进行必要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采取新措施,引导并解决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合理流转,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粮食安全取决于动态的粮食需求与供给。从供给方面看 ,城市化进程加速、开发区建设、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等都将进一步占用相当的土地资源 ,这将影响粮食供给 ;从需求方面看 ,人口不断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变化都将导致对粮食的需求持续上升。在人口与土地资源双重压力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制约的条件下 ,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需要从科技、体制等多方着手增加粮食供给。只有具备充足的耕地资源 ,才能保障足够的粮食产出 ,引出的政策含义是必须实施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实现“藏粮于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