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兴起于明代的商业思潮对其时小说创作影响甚大,而《三言》《二拍》即是其中代表。此两部短篇小说集不唯其产生带有鲜明的商业特征,且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其中大量的情节描写也体现出了相当突出的商业意识。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描述和说明,揭示出其中所蕴涵的一定的小说理论意蕴。  相似文献   
2.
《史记》所体现的司马迁生死观具有两方面内涵,即:“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作为司马迁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构成部分,该生死观的形成与司马迁特定的人生经历、命运遭际和史家雄心有密切的联系。《史记》在编辑和描述历史人物的过程中生动而形象地体现出司马迁生死观的厚重和深沉,同时也凸现了这一生死观的伟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关系民众生存和发展的民生建设却相对滞后,民生问题日渐突出,在某些方面甚至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不论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还是发展中国家,尽管各国国情、发展路径、文化背景等各有其特殊性,但大多都是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特别是公共财政支出这一有力杠杆实现了目标.本文试图通过借鉴一些国家在发展中惠及民生的经验,从公共财政支出视角探究中国民生建设的可行性路径,以期真正实现在发展中惠及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