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0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认为,社会问题与晚清教案有着密切的关系.晚清时期,骤然爆发的自然灾害导致大批人口死亡和农业生产凋敝,加剧了社会动荡;相对过剩人口的大量存在又成为严重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此外,还有接连不断的盗案和遍地皆是的会党,所有这些,都使教会受到冲击,教案变得更加频繁和激烈.当然,社会问题并非晚清教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论晚清习俗教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清习俗教案是指基督教与中国传统风俗习惯之间的矛盾斗争,它开始于1861年,结束于1910年,在这50年内,共发生此类案件147起(这是目前国内外有关此期习俗教案最详尽的统计数字)①,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对此,史学界虽有所论述,但很不深入,故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晚清习俗教案的起国传统的观点认为晚清习俗教案是由民族矛盾、基督教的文化征服或中西风俗冲突引起,笔者认为,这些观点虽不无道理,但都失之偏颇和笼统。根据笔者研究,晚清习俗教案是由下面两种因素引起的。(一)列强侵略。鸦片战争前,清廷奉行禁教政策,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傅斯年的民主思想进行了探 讨:一、阐述了五四时期傅斯年对社 会“信条”、齐家格言和出世哲学等封建道德的揭露批判情况;二、探讨了五四运动至抗战 前后傅斯年猛烈抨击各种不平等现象,以及打倒贪污腐化的两任行政院长孔祥熙和宋子文的 壮举;三、研究了傅斯年从大学时代起直至去世前(1918-1950年)提倡个性解放,描绘“社 会主义”蓝图,力争教育平等等民主主张和实践活动;四、分析了傅斯年民主思想的地位、 渊源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1894——1895年期间,日本对中国和朝鲜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侵略战争(因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故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战争)。在战争前后,老牌殖民主义者英国非常活跃,它时而支持日本,时而限制日本,时而宣告中立,纵横捭阖,无所不用其极。故这一时期英国和日本的关系异常复杂,国内外学者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对甲午战争期间的英日关系加以探讨,以期有助于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试论十九世纪中美教案的特点赵润生,赵树好十九世纪的中外教案主要是由美、法、英等国来华教会引起的,是这一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中美间的教案具有鲜明的特色。可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无人系统地研究这一问题.笔者拟对此进行探索,不妥之处,尚祈方家斧正.一...  相似文献   
6.
威妥玛与1870-1880年中英教案初探赵润生,赵树好成妥玛(ThomasTrancisWade,181S──1895年),英国外交官、汉学家,1870年任英国驻华代理公使,1871──1882年任公使。在1870──1880年间,中国人民掀起了多次...  相似文献   
7.
近代时期,来自西方的洋迷信基督教与运河流经省份以风水、祈雨、演戏为代表的土迷信,以及祭孔活动和传统的妇女观念发生激烈冲突,使运河流经省份的传统习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动摇瓦解,一落千丈。与此同时,教会还大力发展教徒,创办学校,从事慈善事业,从而使本地区出现了一个与传统习俗尖锐对立、奉行基督教习俗的群体。此外,教会还带来西方健康文明的新习俗。所有这些,都导致了近代运河流经省份的习俗变迁。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 ,宗教和强权因素使基督教与佛教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基督教会因得到列强的保护 ,冲突的结果是惩罚反对基督教的僧民 ,僧民对基督教会赔款 ,转让庙产。这使许多人背离佛教 ,加入基督教 ,佛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大大降低了。基督教与佛教的冲突虽然夹杂着一些文化因素 ,但本质却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1870年发生的天津教案是19世纪70年代规模最大的教案,也是学术界长期讨论的热点之一。但是,以往学者们讨论这起教案时,注意力大都集中在直接引发教案的法国及其保护下的天主教会上,而忽略了与该案亦有着密切关系的英国。笔者拟就英国与天津教案的发生、在教案中所受到的冲击和影响、对教案的干涉及原因等问题进行探索,以期有助于对晚清教案史及中英关系史的研究。一、英国与天津教案的爆发天津教案并不是一次单纯的民教冲突,实是一次反侵略斗争。这起教案的爆发与英国长期对天津的侵略是密不可分的。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基督教会与中法战争相关的三个问题:一、天主教会与中越跨国教案。这是史学研究的空白,笔者分析了此类教案的起因及其与中国国内教案的差异。二、张之洞与广东教案。笔者认为张之洞驱逐,监视教士,放任群众反教。三、中国境内教案特点。笔者指出此期教案除学者们已论述的特点外,还有成为第二个反教高峰,大都由法国侵略和天主教会不法行径引发,以及与众不同的交战区中法教案结局三个更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