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1.
略论峡江地区盐卤资源与楚西进置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质构造的作用,峡江地区具有丰富的盐卤资源,楚人西进应是为了获取它。在蜀国的打击下,巴国衰弱下去,楚人获得了西进峡江地区的机会,在肃王、宣王时,遂逐渐占有了该区域的盐卤资源,设置了巫郡进行开发管理。  相似文献   
2.
郭允蹈所著《蜀鉴》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它记载了四川及其周边地区在宋代以前的历史发展变化,并将纪事本末体和纲目体结为一体,提供了新的历史表述方式。《蜀鉴》具有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和历史军事地理特点。同时,由于《蜀鉴》征引甚众,保存了大量的史料。  相似文献   
3.
谯周是三国时期的史学大家,他的古史研究超越了时代的局限,为当时的史学透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他不主张社会倒退的古史观,具有“圣王不同姓、天命不常在”的疑古精神,以及以剔除史学中的神秘与虚妄的理性考史,这些主张和行为是史学独立意识的自觉,卓然独立于同时代史家的。  相似文献   
4.
司马相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怀有建功报国的伟大志向.在汉武帝通西南夷的历史进程中,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平息了唐蒙事件,稳定了汉在巴蜀的统治,保证了通西南夷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亲自出使西夷,使汉朝与"西南夷"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得以加强,增强了"西南夷"对汉王朝的政治认同,为汉武帝后来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川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川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面貌和时代的认识比较模糊.本文通过与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和三峡地区龙山时代文化相比较,认为通江擂鼓寨遗址和巴中月亮岩遗址受三峡地区龙山时代文化影响较大,绵阳边堆山遗址受宝墩文化影响较大,广元张家坡遗址、邓家坪遗址则受到宝墩文化和三峡地区龙山时代文化的共同影响.宝墩文化和三峡地区龙山时代文化在川东北地区的分布大致以嘉陵江为界.  相似文献   
6.
明<保宁府志>成书于嘉靖二十二年(1817),主事者是时任四川按察司佥事分巡川北道的杨瞻,纂修者是安岳县教谕杨思震.全书十四卷、六册,先后被皇家内阁、天一阁、千顷堂收藏.现唯一存世的本子藏于我国台湾省.  相似文献   
7.
因为地理环境的制约,嘉陵江流域并没有成为一个统一的地理空间,而是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由于地缘的优势,它们各自受到周边地区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并在不同时期演变为不同的文化空间,而最终成为大的区系文化空间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西周时期,楚国远在华夏记述视野之外,导致许多史实不清,特别是周人封楚之史实更是扑朔迷离。楚人受封立国,正式跻身于周室诸侯之列,当为周成王七年三月于成周之会上所为,其始封之君为熊绎。楚人的受封,其原因除楚先祖勤劳王事的功绩之外,也与周公奔楚在楚地受到楚人的礼遇有关。"周公奔楚"的时间当在成王六年末至七年三月之间,即周公归政成王后不久。周公受谗言而奔楚与周公因管蔡流言而居东东征非为一事,太史公司马迁所记应信而有征。  相似文献   
9.
上博楚简(三)中《彭祖》篇,主要记述了彭祖与耈老关于为人之道的谈论,明显地具有道家抱朴守素、知足不争的思想。故此,《彭祖》应是一篇黄老道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楚人先民溯源略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结合文献资料、考古资料和民俗资料,论述了楚人先民的演变发展过程,证实楚人的族源 是多元的,并认为楚人先民的南迁当于禹征三苗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