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所谓“本命年”,即本属相之年。每一属相年生之人,本属相年即为其“本命年”。如:鼠年生之人,每一鼠年皆为属鼠之人的“本命年”;牛年生之人,每一牛年即为属牛之人的“本命年”。 过“本命年”的习俗,过去在北方一些地区的满族、蒙古族和东北地区的汉族民间流传。每逢“本命年”,要系上红腰带或穿上红裤衩,以求平安或以示庆贺与纪念。随着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相互影响,过“本命年”的习俗在南方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虽然不系红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有一习惯,当他读到他认为重要的、有意义的、好的文章或著作时,或向其他同志推荐,或印发给有关同志阅读。“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也印发了一些东西给与会同志。逄先知在《博览群书的革命家——毛泽东读书生活我见我闻》一文中说:毛泽东“亲自挑选唐、宋、明三朝诗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词,连同《华阳国志》,一并印发给与会同志。”张贻玖在《毛泽东读史》一书中说:毛泽东“还将《华阳国志》印发给与会同志,要求大家都了解这些历史。”石玉山《毛泽东怎样读书》则完全引用了张贻玖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寻乌调查》是毛泽东的一篇近九万字的调查报告,写于1931年,1982年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校订后公开发表。毛泽东之所以要在江西寻乌“下大力”进行他当时的“最大规模”调查,是因为他认为对中国的富农问题“还没有全般了解”,同时“对于商业状况是完全的门外汉”。因此,毛泽东在寻乌不仅调查了农村,而且还首次调查了城镇,重点调查了城镇商业、手工业的历史发展过程及现状、特点。在取得了大量真实、具体的材料后,毛泽东写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曾广泛游历,到过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中国的西藏地区他是否也去过呢?从《马可·波罗游记》的有关内容看,他并没有到过。 马可·波罗有可能进入西藏地区的机会只有一次,即他奉命出使哈喇章(云南)时。在各种版本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叙述马可·波罗前往哈喇章的路线时,均是抵成都后,又从成都出发,经“Tibet”到“建都”,再渡过“不鲁郁思河”,然后进入“哈喇章”。  相似文献   
5.
苏轼《东坡志林》卷三记有若干“异事”,其中《池鱼踊起》一则是这样的:“眉州人任达为余言:少时,见人家畜数百鱼深池中。沿池砖(秋瓦),四周皆房舍,环绕方丈间。凡三十余年,日加长。一日,天睛无雷,池中忽发大声如风雨,鱼皆踊起,羊角而上,不知所往。”池鱼踊起的原因是什么呢?东坡先生写道:“达云:‘旧说不以神守,则为蛟龙所取,此殆是尔’。”东坡先生不同意任达的看法,他写道:“余以为蛟龙必因风雨,疑此鱼圈局三十余年,日有腾拔之念,精神不衰,久而自达,理自然尔。”  相似文献   
6.
邱文、杨昃同志《(隆中对)质疑》一文(以下简称《质疑》),对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是否有《隆中对》表示怀疑,又指出《隆中对》的几点“可疑之处”,最后得出《隆中对》系陈寿编造的结论。尽管邱、杨二同志旁征博引,反复论证,但该文值得商榷之处颇多。本文对《质疑》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7.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法典》诗最后一句:“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许多同志谈唐元和、长庆年间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影响常引此为据。这句诗中的“胡妆”究竟指什么呢?有的同志认为,“胡妆”指胡人的化妆样式,具体说就是指胡人的发式、面妆样式;但有的同志认为,“胡妆”即胡装,具体说就是指胡人的衣帽。 “胡妆”一词中的“胡”字好理解,不同看法出在“妆”字上。从字义上看,“妆”字本指女子挽髻理容、打扮、装饰,它引申为掩饰其实。而“装”字,有一义也指打扮、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