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中国近代将"创新"与"保守"看作价值相反的两极,孔子的"述而不作"的文化态度便成为孔学研究的一个争论焦点.事实是,任何文明或文化要平稳前进,必须有"创新"和"保守"两股力量.对于孔子的"述而不作",我们不必讳言"保守",亦不能讥其"保守".进言之,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史来说,孔子的"述而不作",正可以纠现代学人一味"创新"之偏.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将“创新”与“保守”看作价值相反的两极,孔子的“述而不作”的文化态度便成为孔学研究的一个争论焦点。事实是,任何文明或文化要平稳前进,必须有“创新”和“保守”两股力量。对于孔子的“述而不作”,我们不必讳言“保守”,亦不能讥其“保守”。进言之,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史来说,孔子的“述而不作”,正可以纠现代学人一味“创新”之偏。  相似文献   
3.
比较美学与美学比较不同.比较美学的重点是美学,而美学比较的重点则是比较.比较美学重在求同,美学比较则重在求异.严格来说,我国学界的比较美学著作只是美学比较,而不是比较美学.又因为美学比较仅限于中西比较,所以称之为中西美学比较则更为合适.比较美学要走向深化,必须走出中西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寻找更多的他者,从美学比较走向比较美学,这不仅是比较美学的内在学理要求,而且也是全球化的呼唤.  相似文献   
4.
连续性形而上学与阿诺德·伯林特的环境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性形而上学既是理解阿诺德·伯林特的环境美学思想的哲学根基,也是理解环境美学的一把钥匙.事实上,只有理解了连续性形而上学,我们才会意识到环境美学的理论意义,意识到环境美学的形而上之维,而不会把它看做是形而下意义上的应用门类美学.  相似文献   
5.
对《六一诗话》,"观念史"研究之评价与宇文所安之评价,形成鲜明对比。以《六一诗话》为个案,从方法论角度分析宇文所安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有助于研究者走出观念史研究的单一视角。宇文所安的方法论贡献在于,可还古文论研究一份人文情怀。他认为古文献的形式与内容一样重要,阅读比研究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视环境美学为"应用门类美学"是对环境美学的最大误读。这一界定误解了环境美学所说"环境",也误解了环境美学家所说的"应用美学"。环境美学所说的"环境",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在我们之"外"的环境,而是我们始终置身于其"中"的环境;并非二元论意义上的环境,而是整体论意义上的环境。环境美学所说的应用美学,并非既定美学理论在环境领域的应用,而是美学应转换其学术品格意义上的应用。环境美学不仅仅是从美学的角度观照环境问题,而且更是从环境的角度来反思美学。  相似文献   
7.
在消费主义逻辑下,自然沦落了。自然审美欣赏,经由旅游产业的包装,已经变得肤浅。这种欣赏,与其说是审美,不如说是消费。消费主义逻辑下的自然审美,使得自然不再像是一位伟大母亲,而像是一位美貌模特。自然成了人的“被看”,成了一种审美资源,而不是精神源泉。自然之美要获得其尊严,就要重建连续性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8.
将中国文化认定为审美文化,不但使得文化、中国文化、审美文化和中国审美文化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暧昧不清,而且因为其自身所带有的浓重的民族主义色彩,导致了对中国美学研究本身的学术性消解。其实,将中国文化认定为审美文化是一个现代性建构,而不是天经地义的。这种建构是所有现代化后来者的共同策略,也是文化与民族主义联姻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荣格的文化建构思想是建立在他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基础上的。荣格坚信,因为“地球只有一个”,所以东方精神和西方精神从根本上来说是相通的。“集体无意识”就是他所找到的共通层面。在他看来,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必须放弃一种外在性的立场,坚持一种内在性的立场:“用心灵去体验”、“在我们的内心寻求”异域文化的内在价值。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在“牺牲”本土精神的同时,“站在自己的土壤上”。只有这样,我们所完成的文化交流才是在“集体无意识”这个根本共通层面上的灵魂的震颤,而不是浅尝辄止的涉猎。这种思想有助于我国学界摆脱文化建构中的民族主义和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10.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旨在谋求大写艺术的审美自主性的一个现代性话题."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包含两个否定性论题:一个是内容与形式的"不可分性",一个是艺术的"不可解释性".正是这两个否定性话题,使得现代艺术陷入既拒绝解释又需要解释的悖论境地.这个境地本身说明了,自主的、统一的、大写的艺术观念本身也是问题重重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