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邓喜道  卢太耀 《学术探索》2001,(Z1):131-133
本文认为恩格斯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一书在马克思哲学的产生及其本义两个方面误解了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并不是返回到唯物主义观点的产物,而是从市民社会揭示人的生成、实现而产生的结果;是一种从实践活动来理解感性世界和人的生成、存在、发展和解放的新哲学.恩格斯的误解根源于他直观的反映论和物质本体论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西方心灵哲学研究成果的引入,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已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就意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等问题开展了研讨。  相似文献   
3.
在批判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抽象自然观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以实践概念为核心的人化自然观.从理论层面看,马克思人化自然现在思维范式上超越了近代的旧自然观,实现了从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思维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4.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也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重要理论特征。从实践出发考察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超越旧自然观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邓喜道 《江汉论坛》2005,2(1):87-89
主体在实践中获得并证明了认识的能动性。辩证唯物主义正是在强调认识的能动性这一基础上超越了旧唯物主义。而认识的能动性是受认识主体自身因素的影响的。本文仅从主体方面探讨了影响认识能动性的主观因素,分析了主体的目的动机、情感意志、利益价值和知识经验对认识能动性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研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西方心灵哲学研究成果的引入,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已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就意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等问题开展了研讨。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