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2.
3.
《论语》一书与"史传"文学的关系颇为密切.其成书过程兼具集体移时撰作、书面材料与口传材料相结合等特点,与早期"史传"作品的生成过程相似.《论语》在西汉时期曾被看作"传",这与书中所含的通论、杂说和故事性内容有关.其名称中的"语",是一种以记言为主,亦兼记事的著作体裁,与"史传"文体要素有不少相通之处.《论语》的"史传"文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一个人物为中心、言事相兼的叙述体制、对人物"德行"的彰显等方面.《论语》的史传文学价值主要在于较为完整、全面和准确地记述了孔子的学思历程、思想性格和精神气象.  相似文献   
4.
5.
对于《老子》的文体性质问题,学术界主要有"散文"、"诗体"、"赋体"三种看法。《老子》"散文"说是西学思潮影响下的产物,与《老子》文体生成演变的文化背景并不完全吻合。《老子》"诗化"色彩极为浓厚,部分章节具有"赋体"特征,《老子》与先秦诗、赋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的“松柏”、“山水”、“浮云”、“日月”等自然意象,从不同方面象征了孔子及其弟子所代表的“圣贤品格”的丰富内涵.“松柏”意象是坚心劲节、守正不阿的圣贤德性的象征;“山水”意象体现了体兼动静、且寿且乐的圣贤情怀;“浮云”意象则映衬了圣贤淡定悠闲、万事不磨的卓越心境;“日月”意象则预示了圣贤人生孤寂而永恒的不朽命运.“圣贤品格”对后世中国文学与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