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广州自古即为著名商业都会,近代的开放通商为其带来新的契机,近代小说从文学视角为我们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广州都市经济的面貌。其一,介绍广州城区市面商业之繁华,尤其是对珠江这一城市地标着墨最多;其二,描写广州与外界的商贸往来,凸显海关对广州经济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广州与新崛起的香港之间密切的商贸往来;其三,展现广州金融业发展的现状,既披露当时金融市场多种货币并存的混乱局面,也描画了广州与香港之间的金融联系。  相似文献   
2.
邓大情 《船山学刊》2009,(2):169-172
朱买臣故事以其生动的故事性及丰富的文化含蕴,深受后世喜爱。在戏曲小说中一再对它进行改编。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一故事在不同时代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晚清政府的一再战败,加之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落后,促使从政府到民间的一些有识之士下定了全面向西方学习的决心,而派遣留学生出洋就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作为担负着救国图强重任的留学生群体,他们受到了晚清小说家的热切关注,在他们的笔下,留学生群体大致分为三种:西方文化之传播使者,假学者形象和颓靡腐败者。新兴的留学生群体作为在晚清小说中出现的一种独特形象,以其群体代表性、典型性和文学开创性展现出特有的文学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与《天倪录》是中韩两国古代文言志怪小说的重要代表,两者在小说正文之后均有作者的自我评点.对比两种评点,其共同点是评点都是正文故事的补充,又体现出作家的个性.不同点是《聊斋志异》在评点内容上选择富含寓意的故事,饱含鲜明的情感色彩,敢于批判社会现实;而《天倪录》则是注重考究故事的真实性与可信度,遵从传统儒家道德思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作者的因素,还包括成书社会背景的差异以及所处的小说发展阶段不同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邓大情 《探求》2011,(3):47-53,62
小说与城市之间关系密切。一方面,城市的繁荣推动了小说的发展,反过来,小说又能够生动地再现城市生活。在近代小说中,作家对广州都市生活的各个侧面展开了生动的描绘,都市民俗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岭南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广州民俗在传承民族文化共性的同时,又表现出很强的地域色彩和时代特色。在内容上,近代小说中有关广州城市民俗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岁时节日民俗、婚丧嫁娶民俗、生辰寿诞民俗以及宗教信仰民俗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张籍王建是中唐诗坛上有重大影响的诗人,学界对他们也有较为充分的研究。本文从张籍王建生平交游的考辨、张王乐府的研究、张王诗歌作品之整理与甄辨、王建《宫词》的研究等几个方面来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