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唐代六部侍郎是地位仅次于尚书的高级官员 ,实际掌握六部大权 ,在唐代官僚体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六部侍郎中科举出身者在唐代前、中、后三个时期所占比例出现逐渐增长现象 ,说明科举已成为唐代政治人才的主要发迹之途 ,其原因不但与科举自身的先进性有关 ,亦与士人围绕科举制度所受的教育有相当关系。  相似文献   
2.
应中华民国政府的邀请,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专家考察团(国联教育考察团)于1931年9月抵达中国,并开始了对中国教育的考察工作。考察团经过长达三个月的调查,提交一份较为详细的报告书,分别对中国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和成人教育等方面作了整体考察,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建议。报告书出版后,引起了中、美教育界和欧洲学者的极大反响。政府官员或与政界有关系者对此表示肯定,一些外国学者亦认为考察报告有较大价值;而教育文化界人士则予以强烈批评,美国教育界则批评考察报告的仿欧倾向,并以此为遗憾。  相似文献   
3.
邓小泉 《南都学坛》2004,24(4):28-30
唐代科举人才的区域分布,存在着地区分布严重不均、时间分布呈波浪式发展趋势两大特点。教育对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唐代教育的发展轨迹与唐代人才数目的发展轨迹基本相合,区域分布上,凡教育普及程度高、教育质量高的地区,其人才产生数量较多,质量亦高;而教育未开发、人尚蒙昧的地区,其所出人才必少甚至多年不出一人。时间分布上,教育发展兴盛时期,人才产生数量较多;教育发展衰败时期,人才产生数量相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人才的成长需要一定的环境,研究历史上的环境对于当时人才成长的影响,对于今天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入新旧《唐书》列传且科举及第者为样本,研究唐代科举及第者(人才)的区域分布情况。研究发现,唐代科举人才在区域分布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均衡的现象,政治、经济对这种不均衡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