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虞对儒家的批判邓星盈对儒家的批判是吴虞思想的重要内容。吴虞的批判封建专制,宣扬西学,称颂诸子文学,及其他思想,都与他对儒学的批判有着某种理论上的联系,研究吴虞的思想,应以其对儒家的批判作为突破口。吴虞对儒家的批判是一个总题目,包括对孔子、孟子、董仲...  相似文献   
2.
试论严君平的学术思想邓星盈黄开国西汉的严君平是四川学术史上第一个写作学术专著,并建立起系统的学说的学者。他的著作《老子指归》,在中国学术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严君平的学术思想是以道家为主,辅以法家、儒家的思想。这里的所谓道家,已非...  相似文献   
3.
吴虞对荀子的评说(续完)邓星盈论荀子的天道观天的观念是先秦两汉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关于天的学说,被称为天论,或称天道观。一般的看法,天道观是一个自然哲学的问题。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是以人事为归,自然的探究实与人事相关,并服从于人事。因此,天道观并不是...  相似文献   
4.
“摸“为妇孺皆知之词。《后汉书·蔡邕传》,“邕读《曹娥婢》,能手摸其文读之。”这个“摸”指以手接触或轻摩物体。“摸”字另一含义,指用手探取。如,鲁迅先生在《彷徨·离婚》中描述道:“庄木三伸手去摸烟管,装上烟。”《孔乙己》和《离婚》中的“摸”字含义雷同,但不等同。孔乙己终于被了举人打断了腿,从精神到肉体彻底摧毁了。“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时已初冬,孔乙己却只穿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沾满污泥的“手”走路。此时,孔乙己已濒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旋转机械故障实验平台,采集旋转机械故障实验台轴承的3种工作状态分别是轴承正常、轴承内圈裂缝、轴承外圈裂缝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对信号进行零均值化处理后,选择频率成分幅值较大的频率进行信号重组,提取其时域量纲特征值,利用神经网络进行故障类型的识别;通过实验,取得了很好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6.
分析中国1978—2009年影响石油需求的8个相关指标数据。将指标分成3组,通过每组指标的数据分别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和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GRNN和BPNN)方法对2013年的中国石油需求量进行预测,并对其预测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采用神经网络平均影响值(Mean Impact Value,MIV)方法,从影响石油需求时间序列的相关指标数据中筛选出对石油需求影响最大的5个变量。用选出的5个变量,根据AIC准则确定了时间序列的阶数,并建立了石油需求的AR时间序列模型。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和Rauch-Tung-Striebel(RTS)算法对AR模型进行了后验估计。卡尔曼滤波算法使得模型参数得以更新,且相关仿真结果表明,对于AR模型的输出起到较好的修正作用,从而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当代散文创作与研究邓星雨一40年来,当代散文的研究和理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当代小说、诗歌、戏剧的研究和理论建设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其它文学样式的理论建设工程是那么高大完美,而散文理论的工程建设却是那么低矮单调,我们知道,40年来的当代散文创...  相似文献   
8.
《泰山极顶》是代表杨朔散文风格的名篇。早在六十年代,它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称赞。今天,这篇佳作又受到新一代的热情传颂。文中有个含义深刻的“躲”字,每每被人称道。今表管见,说说这个“躲”,以求杨朔散文爱好者、研究者教正。当杨朔写到登临南天门时,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文字:  相似文献   
9.
杨朔同志的《泰山极顶》,象迎着朝阳、彩屏绽开的孔雀,令人目注神驰、赞叹不已。它是代表杨朔散文风格的优秀作品,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很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非凡的立意、精巧的构思是《泰山极顶》的艺术特色之一。散文特别讲究立意。散文的立意贵在“高”和“新”。“高”,指散文的思想高度、深度,“新”,指散文的革命性、独创性。立意“高”而“新”,散文就有了生命。  相似文献   
10.
三国至隋唐的巴蜀学术邓星盈黄开国巴蜀学术经汉代的兴盛之后,由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战乱不断而相对滞后。隋唐社会经济的进步,又使巴蜀学术有了相对的发展,并为宋代巴蜀学术的极大繁荣奠定了基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巴蜀学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局变幻无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