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及丘陵地带 ,故称山地灾害 ,是四川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它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暴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和难于治理等特点。四川山地灾害出现的原因既有地质地貌和暴雨洪水等自然作用 ,又有大量采伐森林、陡坡垦殖、修路开矿弃渣等人为因素。为了尽快减少或消除山地灾害所造成的各种危害和损失 ,四川必须进一步采取生物、工程和社会防治等综合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对祖国新疆十分重视。在他的著作和讲演中,多次谈到大西北和新疆的开发问题,特别是在1919年撰写的《实业计划》中,更为新疆的开发绘制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本文拟就孙中山关于开发新疆的战略目的、宏伟计划以及历史现实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龙门山—岷山断裂带上的历史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山—岷山断裂带是川西北两大断裂带体系。本文利用现有文献资料,仅就这两大断裂带体系的概况、历史地震记录、历次地震所产生的重大危害以及该断裂带的特点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论述,以期能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4.
《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1754—1949)》的社会与法律价值是目前四川近现代经济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利用该书所提供的288件契约档案,着重就档案的主要内容、社会价值与法律价值进行深入分析,指出这些档案不仅具有同乡规民约一样的规范社会关系、确保社会发展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教化乡民道德、协调民间纠纷、弥补国家法律不足等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缰地处边陲,土地辽阔,不仅具有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生态环境,而且拥有轻重工业发展的丰富矿藏资源。这个历史上美名为“金玉之邦”的中华瑰宝,早在清代就留下了开发矿业的详细记载,今天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然资源的作用,是关系新疆改革、开放、繁荣经济,实现各族人民走向富裕生活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就清代新疆矿业开发兴衰关系(1760--1911)作一初步探讨,为新疆的经济开发提供历史借鉴。不足之处,希予指正。  相似文献   
6.
1881—1914年间新俄贸易关系的扩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通商权益的扩大;(2)商业贸易网的形成;(3)进出口贸易的增长;(4)商品结构的变化。近年来,国内出版的几本沙俄侵华史专著,大多侧重于论述沙俄对中国的政治侵略和领土掠夺,但对沙俄的经济侵略和贸易掠夺却很少涉及,尤其对新俄贸易关系的专题性论述更为薄弱。因此,本文将利用现有文献和档案资料,试就这一时期新俄贸易关系扩大的趋势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新疆各族人民和国内各界人士久有修筑一条横贯中国内地与新疆以及经新疆通往邻国的铁路设想,只有在新中国才能得以实现。兰新铁路通至乌鲁木齐后,新疆铁路得到了较大发展,并为新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 ,四川人民久有修筑一条横贯四川盆地中部并连接全国各地的铁路愿望 ,但在清末至民国的半个多世纪里 ,这种愿望只是一种空想。建国以后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成渝、宝成、川黔、成昆、襄渝、达成等铁路干线及支线的相继建成 ,终于使四川人民的铁路愿望由理想变为现实。四川铁路的相继建成通车并与全国铁路联网 ,为当地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 ,以及西部大开发 ,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近代新疆石油工业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性考察,揭示了其发展状况和特点是规模狭小、产量很低、技术落后、发展缓慢,经历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兴衰之路。  相似文献   
10.
森林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多种功效, 在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中具有其它生态不可替代的作用。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地区, 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以及建设生态屏障所需的地理、资源、环境和区位等优势。文章从生态社会学角度, 着重对建国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林业发展概况特点、重点工程及主要成果等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显示, 目前四川已从森林植被、水土保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初步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