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1981年,钟优民的《陶学史话》在台湾出版,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陶学发展史,很快得到众多学者的好评,被誉为颇具开拓性的学术专著,对陶学乃至诸多学科的学术史研究都有极大的准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邢恩源 《理论界》2015,(2):126-131
3年大跃进期间,上海的工业"跃进"及"技术革命"搞得轰轰烈烈,声震全国。相比之下,上海的农业发展状况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其实,与工业相比上海的农业"跃进"毫不逊色。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不仅极力推动大跃进的发起,而且在上海农村大力实施,上海的农业"跃进"一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由于背离了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大跃进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恶果。与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上海农业损失也十分惨重。但在运动失败后,柯庆施仍极力维护"三面红旗",维护"左"的路线,不愿认错。  相似文献   
3.
人民公社是毛泽东提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之一,也是导致“三年灾害”的祸根之一。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坚决支持并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上海和华东地区的人民公社化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在3年的“大跃进”彻底失败后,人民公社的弊端暴露无遗,但柯庆施仍然极力维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为正确总结人民公社和大跃进运动的教训制造了障碍。  相似文献   
4.
1963年至1965年,华东在第一书记柯庆施的倡导下掀起一场现代戏高潮.演出场数、观众人次、参演人员、新剧目的数量等方面都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度.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支持下,这场运动迅速向各地蔓延开来,最终形成全国性的现代戏运动.华东现代戏高潮直接来源于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重新提倡的“阶级斗争”理论.反之,它又进一步强化了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阶级斗争”和“反修防修”,成为“文革”能够全面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是最早具体落实毛泽东提出15年赶超英国,提前实现工业发展纲要的地方官员。三年"大跃进"时期,上海在"大炼钢铁"运动中首当其冲。由于全国范围内各级领导对城市工业的管理与发展不很了解,因此特别希望原来具有相当工业基础的上海能够在工业"大跃进"上拿出经验和成果,走通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上海逐渐成为大炼钢铁的典型。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代著名的陶学专家魏正申教授有关陶渊明研究的论著,引起了日本学人的极大关注。首先,魏教授的研陶论著成果被日本学者介绍到日本国内。日本庆应义塾大学院博士生平井澈,在《中国陶渊明研究动态》一文中,介绍了天津师范大学吴云教授《陶学一百年》的观点:“1978  相似文献   
7.
1953—1956年,借农业合作化运动之际,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群众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在此期间,以个体经济为基础的传统民间文化形态向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形态急剧转型。包括农村剧团在内的大量群众文化团体在经费给养、组织形式、领导管理、业务活动等各方面发生了实质性转变,体现出明显的社会主义文化特征。此次变革一举奠定了集体化时期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基本模式,在整体上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