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劳动创造了美”,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的著名命题。这部手稿虽然还不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但却有着许多很有价值的见解。在这些见解中,“劳动创造了美”闪耀着科学的光芒,它为我们打开美学理论的迷宫提供了一把钥匙,也为我们深入理解人类文明发展史开拓了思路。近几年来,美学界对马克思这一命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同时也存在不少意见分歧,因此我们认为,对劳动创造美的一些问题,还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孙应鳌继承和发展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将"心即是理"引申为"心即是仁",并由此出发,提出了"诚意"、"慎独"以"求仁"的工夫论,从而为其美学思想的滋生提供了心学的理论土壤.对孙应鳌的美学思想的认识,应着眼于对心学与美学相联结的原因进行探究,由此对心学与关学的联结生发出的心即是美所体现的主体性进行考察,这样才能看清他的美学思想所袁明的心学立场,从而看清他形成自己的美学思想,完全是他建构自己的心学体系,展开论述自己许多心学观点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彝族叙事诗表现出了彝族民众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这成为彝族叙事诗显示的一个重要的审美价值。彝族的许多叙事诗通过描写被剥削者被压迫者同剥削者压迫者的对抗,并通过描写被奴投被迫害的民众同代表奴隶主和封建领主利益的吃人制度和习俗的对抗,预示着民众的这种反抗斗争所能通向的某种平等和自由的前景,因此,作品里呈现于反抗性斗争性之中的民众的人性和人情,就具有很强的艺术典型性和艺术魅力,也就具有突出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而联系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要弄清联系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对各种形式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应该说是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本文的中心议题是:直接联系也是有中介的,同时围绕这一中心议题兼谈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关系。一、有没有无中介的联系? 近几年来,哲学界对普遍联系在辩证法中的地位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好些同志都谈到了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大家对这两种形式的联系所下的定义基本上是一致的。即:直接联系是没有中介的联系,间接联系则是有中介的联系。但是,究竟有没有无中介的联系? 黑格尔是不承认存在着无中介的联系的。他提醒人们注意中介的普遍存在,指出中介  相似文献   
5.
魏晋玄学所具备的很高的理论思维能力,是在其独具特色的理论探究中显现出来的.考察魏晋玄学的理论思维能力,对于研究中华民族的思维发展史,推动中国思维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人的社会化与人的本质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社会化是自然的人成长为社会的人从而适应现实的社会关系的过程,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人的社会化必将使所有的人都能为全社会所需要。可以说,人的社会化也就是人的本质实现的过程,而人的本质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则起着主导的作用。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近些年来学术界开展了一些讨论。马克思曾经从不同的角  相似文献   
7.
魏晋玄学与佛学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玄学的兴起 ,在思想理论领域为佛学的中国化提供了机缘。玄学理论为佛学思想特别是般若空论的阐释所利用 ,因而佛学的中国化最初表现为佛学的玄学化倾向 ,但佛学又极力保持着佛教独立的宗教地位。僧肇在批判六家七宗的同时 ,阐发了般若空观本义 ,既标志着佛学玄学化倾向的终结 ,又标志着佛学中国化在玄学的推动下进入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邬锡鑫 《中州学刊》2006,(1):255-258
韵味的内涵分为两层:一层是作品意境的神韵所具有的特殊的艺术魅力;另一层是这种艺术魅力驱使读者能动地投入到作品的形象创造中而猎取的更深切更持久的美感享受。韵味内涵形成的关键因素是“思与境偕”,正是意境使作品中各个意象的部分象征因所有意象的耦合而升华为作品的整体象征,激发读者展开自身的想像和联想参与作品的艺术创造而从中获得回味不尽的美的感受。韵味的内涵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为生命意义、时空意义和审美意义,其中,生命意义决定着时空意义和审美意义,而三种意义是相互渗透、交融一体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