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儒商》两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儒商》做了论述,先是肯定作家贴近中国社会现实,与生活的热点同步的创作态度;次则指出其“戏剧性”叙事语态,是为别具一格的长篇小说审美风范。  相似文献   
2.
詹幼馨先生遗著《南唐二主词研究》的特色,即“从总体出发,从部分入手,使整体贯穿于部分,部分映整体”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3.
俞汝捷著《小说二十四美》(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3月出版)问世以来,大受欢迎。初版三万七千册,很快脱销;次年二版再发行一万多册,坊间书肆畅销如前。1989年台湾淑馨出版社又在台湾出版了繁体字本。三年中梅开三度,墨香遍溢海内外,不仅读者倾心,而且备受同行中人的赞赏与认可:著名评论家唐达成在此书分节于《青年文学》上连载时,便投书作者,称誉其“不仅论述周常,而且文采扉然”,表示“甚感钦佩”;台湾诗人范延中从海域一方赋诗三首寄赠,以达阅后不胜欣喜之情:1988年出版社的《文艺新学科手册》,编者右远清立即将此书列为我国当代小说美学领域中的四部重要专著之一。《小说二十四美》,为汝捷多年来沉潜于小说美学研究的头一个硕果。它在不同层次读  相似文献   
4.
一、“白话斋聊”的新品种文言小说《聊斋志异》问世以来,灿然风行了三百余年,中经本世纪初叶新文化运动,先驱者扫荡文言,以白话取代的历史嬗变,也未能减少现代读者对它的眷顾。这适足以证明其艺术魅力之永恒,但也无庸讳言,七十年来,它能流布不衰,广为传诵,实得力于多种较之蒲氏本文通俗得多的传播媒介。层出不穷的“白话聊斋”,便是其中的一种。有人曾做过抽样调查:在众多的《聊斋》读者中,十有六、七是阅读“白话聊斋”,的对象,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曾接触过《聊斋》本文。  相似文献   
5.
摹写当今人生种种无奈情状,借此演绎世事人心,是作家小说创作十年来一以贯之的情感内核。  相似文献   
6.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中的主要英雄人物李自成.虽是一个尚未最后完成的艺术典型,却已凭借鲜明的形象赢得了读者的倾心.作家在珍爱的英雄身上,投注了炽烈的激情,在小税的头两卷中,展现了人物多方面的性格,并着力突出其主要特征,使其独具风采,鲜明地区别于同一风云变幻时代里的其他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7.
小说从幼稚走向成熟,其标志之一是人在小说中的地位,以及小说对人表现的深度。先前的小说家困惑于“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只能多在人的外貌、语言、行为等外部特征上下工夫,其善之善者发明了“画眼”法,因为据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然而通过两孔“窗眼”窥家比海洋更深邃、比天空更宽广的心灵世界,所得毕竟有限。小说自身的发展呼唤着向人心的深进,而近世心理科学的跃进,更给小说深入表现人的情感意志提供了无量前景。本世纪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向,便是心理描写、心理分析艺术的不断深化:现实主…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文学发展的四十年行程,武汉地区的作家对历史小说的建树,是可以大书一笔的。早在六十年代初期,当历史小说创作在整个文坛上还非常沉寂的时候。武克仁的短篇《柳宗元被贬》一经发表,立刻受到评论界的赞许,它同著名四川籍老作家陈翔鹤同期问世  相似文献   
9.
一、序曲:不能忘《钟山》双月刊一九八四年第六期,发表了高晓声的新作《极其麻烦的故事》.这是近年来“改革文学”中颇具新意的一部中篇小说.作家以独有的叙述笔调,轻俏地这样开了头——这篇说,写一个人去干完了一件极其麻烦的事情.简直了不起.首先是那“麻煩”了不起,然后才可以看出“麻烦战胜者”更加了不起. 这是个富有诱惑力的开头.它的诱惑力不仅来自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造成非读完不能掩卷的悬念;而且更来自那辛辣挪揄的笔墨间,隐隐包含着的一丝苦涩的况味,使人感到预  相似文献   
10.
《聊斋》“短篇”,是与《聊斋》“大篇”对举的一个概念,与我们通常称谓的“短篇小说”不是一码事。特为先作说明。《聊斋志异》号称“短篇小说集”,有人还把它的作者蒲松龄,与现代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契诃夫相提并论。其实,“三会本”《聊斋》所收504篇(包括附录九篇)作品中,堪称现代严格意义上的短篇小说的,大约只有一百七八十篇。这一部分作品,大多篇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