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农民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优先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其实质是农民在基本解决生存问题之后如何获得进一步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农民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价值目标。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升农民的发展能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包括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在内的、旨在提高人口素质的投资回报率最高,理应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优先路径选择。公共财政应重点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的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的新视角申利侠郎秀云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  相似文献   
3.
中国资源禀赋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体制结构是农业经营组织方式创新的现实基础。家庭农场与中国的人地关系相匹配,与工业化、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相适应,与现有农地制度相衔接,作为主导中国现代农业的新型市场主体契合国情;家庭农场有利于确保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有利于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是实现中国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基石;家庭农场兼具家庭经营和企业经营的双重优势,能够实现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最大化,有利于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风险控制的相对平衡,是基于资源约束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生活质量提高、人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申利侠郎秀云(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复旦大学社科部上海200437)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生活质量是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上人们生活条件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方位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