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1.
地方政府在集体林权制度中扮演着次级行动集团和初级行动集团的角色,根植于政府本身的“诺斯悖论”和集体林权改革的“路径依赖”,导致了地方政府的角色发生偏差。因此有必要分析地方政府角色偏差的缘由,进而探寻实现地方政府角色的对策,以推动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3.
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经济的大变革时期,在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旧体制的作用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新行政体制还处于草创阶段,社会的经济转型要求行政伦理转型与之同步,而在我国现阶段这种转型的脱节未能够真正克服,因此导致了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行政伦理失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的分析,探讨建立行政伦理规范必要性,这与构建具有务实的、可操作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4.
5.
在城市空间中,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是解决社区教育发展难题与优化社区治理机制的有效方案。历史地看,转型期社会时空压缩的复杂境遇呼唤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的有机融合,同时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在追求社区居民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上的共通性,亦为二者的互融互进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在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迈向交集的现实中,由于社会结构性因素掣肘,诱发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陷入了定位不清、场域分离、机制模糊裹挟下的困境,致使社区教育优势难以涵化为社区治理效能。基于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事实,需要从厘清目标结构、识别内生动力、优化机制体制方面进行建设,进而推进社区教育深度融入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6.
集体林权制度变迁是众多利益主体合力的结果.以制度变迁的视角来分析福建集体林权改革的地方政府行为逻辑,从而构建地方政府在集体林权改革中的行为角色、行为目标、行为环境、行为工具、行为成效,进而深刻分析地方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文化的成长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新时代语境凸显了民间信仰的文化性。历史地看,民间信仰文化性是学理反思的产物,并以民众生活实践为基础,以客观结构与意义结构为内容,以主体性的文化自觉为旨归,体现为一种异于宗教性或民俗性的社会文化特质。民间信仰文化性经由作为日常生活方式、作为公共治理叙事等具象表达形式,促使其内嵌的文化规训、文化治理、文化象征功能得以张扬,构筑了一条将个体、社会、族群等多元主体囊括其中的文化意义网络。因此,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战略目标中,要积极推动民间信仰文化的治理转向,彰显其应有的文化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以水资源行政权力分级控制为基础,辅之以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河长制,是中国应对水资源治理政府单边控制、市场机制失灵、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的制度创新。然而,行政主导下的河长制也难以摆脱传统水治理的路径依赖。从长远看,应构建河长制的多中心治理机制,即界定多元治理主体、创建网式治理结构、优化政策工具、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并从培育合作理念、完善协同治理平台、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健全技术与宣教机制等途径进行机制整合,方可形成水资源社会共治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郑容坤 《领导科学》2021,(6):115-118
国外较早就城市社会及其治理著书论述,形成了两种主要研究视角。其一,以马克思、恩格斯、滕尼斯、韦伯等为代表的西欧学派,围绕工业主义对城市与乡村关系的解构进行宏观理论阐释。其二,以帕克、沃思等为代表的北美学派,侧重对城市空间内人及其生活方式的微观实证剖析。虽然这两类研究取向存在研究路径方面的区别,但均指向城乡关系和城市治理等现象。梳理城市社会研究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应在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城市权利与社会资本为表征的城市性建设,进而实现城市善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