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2 毫秒
1.
2.
只有坚持唯物史观,才能正确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在原因及发展趋势.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原因.从人力资本发展的角度审视世界生产力的重新布局,既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能显现个人在这个大变局中的作用和价值.这有利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制度自信,同时可以引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造福全人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更有效地指导中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的成功与否只能由中国的实践来检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理论基础是已经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经验基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它的提出顺应了世界发展的主流。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丰富的思想体系,也是党的执政思想的飞跃,必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比资本主义更高、更切实的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总原则.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改革党政不分、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评价政治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能否增强人民的团结、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也并非完美无缺.今后必须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让人民切实感受到、享受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文化是人的超越性的存在方式,在终极的意义上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圣的理想人格的追求。文化的超越性使得人类的历史不再是纯粹物理时间的流逝,而是意义世界的展开。在一定意义上讲,文化的超越性催生了历史,而历史意义的解读也体现了文化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6.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要让此项制度得以健康推进,必须以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为依据.在当前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北京市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些探索的经验主要包括,慎重把居民常务会议当作社区常设权力机关,积极发挥党员个人和党组织作用,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个人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的作用,有条件的社区可以让非户籍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预算监督权的行使状况是反映人民代表大会公信力的重要指标.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行使预算监督权赢得了一定的公信力.但是,与发达国家成熟的预算监督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与人民当家做主的宪法理念相比,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预算监督权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而且在某些方面问题要大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从而影响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公信力.应当从完善市场经济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入手,大力提升人大预算监督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公共性的本质在于公共领域.公共性既包括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给他们所钟爱的公共领域所赋予的性质,也指事物所具有的公用属性.在中国谈论公共性问题必须结合中国的社会现实.未来公共性结构的演变包括公共主体多元化、公共问题全球化、公共领域复杂化.未来公共性功能的发展趋势包括伦理功能日常化、政治功能深层化、社会功能综合化.  相似文献   
9.
论文化的超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的超越性的存在方式。文化的超越性既是对自然的超越 ,也是对文化自身的超越。超越是对现实的批判与否定 ,它与辩证法意义上的扬弃是同义的。文化的超越性源于人的需要和自我意识 ,其指向是真善美的境界 ,即自由。人类所追求的自由不是一劳永逸就可进入的历史阶段 ,而是一个无限生成的过程。以市场机制为原则 ,融入科技理性和人文理性 ,可以激发中国文化强大的创造性和超越性 ,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避免走弯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把农村社区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确定为为农民提供同城市居民一样的服务,改善农民的民生;把农村社区建设看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不能取代新农村建设;不能把农村社区看作是城市社区的翻版;农村社区建设不是要消灭农村;农村社区建设是村民自治的深化和加强,而决不是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