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分析了21世纪开发扶贫所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指出了贫困地区进入市场是脱贫致富的必经之路,市场本身是开发式扶贫最根本的力量;提出了扶贫行为市场化的对策;从而为新世纪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立者,毛泽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明确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核心、基本途径、基本方针、重要保证等。客观来讲,毛泽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是确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推进的思想武器,是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先导,但也存在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建设方面错误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3.
合法性问题是现代政治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因严重忽视执政合法性问题带来的政治后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丧失执政地位,直至垮台的重要诱因。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政治合法性对执政党的重要作用,以此为依据对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丧失执政合法性的原因进行深入探析,以期得出重要的历史启示,为我们党树立执政的合法性意识,践行合法性思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优良作风和伟大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课程目标、价值导向相契合。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同时,要提高思政课的师资能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丰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供给;创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传统课堂主阵地作用,重视实践课堂作用,打造独具特色的网络课堂;建立健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立体的问题,包括价值、制度与实践三个维度。贯穿这三个维度的核心内容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体来说,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维度能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提供价值与理念导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维度能以规范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方式,为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提供行为准则: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维度能为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找到依靠力量,提供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21世纪开发扶贫所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指出了贫困地区进入市场是脱贫致富的必经之路,市场本身是开发式扶贫最根本的力量;提出了扶贫行为市场化的对策,从而为新世纪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健康的社会心理是社会转型顺利进行的内在要求。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转型都要保持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心理发展的一致性。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社会结构的变迁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问题,包括多元价值冲突造成的价值迷失、利益失衡产生的相对剥夺感和剧烈变迁滋生的社会焦虑,这些社会心理问题严重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心理在价值引导、利益整合和意志激励方面的调适作用,保证社会系统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