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些年,有关中国社会史研究"碎片化"倾向的批评越来越多.许多学者认为,社会史研究的对象和选题过于琐碎,好像什么都可以纳入社会史学科的研究范围,从而导致中国社会史研究呈现"碎片化"现象.这种批评指出了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某些不合理现象,虽有偏颇之处,但的确应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2.
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近代农业经济学和现代社会农村调查几乎同时在中国兴起,这自然源于它们共同存在的时代背景,即农村经济的破败,作为挽救农村经济的手段而被重视。除此之外,它们之间亦存在着一种互生、互促的关系:一方面农村经济调查是建立中国本位农业经济学的基础,另一方面农业经济学也为农村经济调查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促进了近代农村经济调查技术的完善。事实与理论相结合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杀现象是民国初期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频繁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著名思想家李大钊对此给予了极大关注,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他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当时中国的认识,也可进一步加深对李大钊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合作社常被作为解决分散的小农经营困境的主要途径。从20世纪以来定县合作社实践来看,定县实验时期的合作社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就。合作化运动初期合作社的发展基本是积极稳妥的,对农村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但随后"左"的错误蔓延打乱了合作社的正常发展路径。80年代中期以来,定县各种形式合作组织不断发展,但总体看很多合作组织更多带有公司性质,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6.
清末华北有相当数量民变的发生,其深层原因是由于自太平天国以后政治社会结构的失衡及“新政”加剧这种失衡所致。当“新政”以前所未有的声势在基层社会推行时,乡村中原有的政治、社会结构关系便发生进一步错动;而这种错动在触及到既得利益群体时,发生抵制冲突也就再所难免。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开启和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抓住了农业农村这个关键,也就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程。近代以来,我们探索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深化认识农业农村地位和作用及其与现代化关系的过程,而其认识程度也会对现代化实践产生若干影响。正确处理好其间的关系,现代化进程就会顺畅,反之,则易受挫。在探索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国情、立足国情,并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国情的变化,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