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劳动科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2.
契丹本是起于松漠的风气刚劲的游牧民族,自初始有礼文之事至辽景宗和圣宗时表现出崇儒的社会性格,以契丹占据燕云、制定尊孔崇儒文教政策始,后由辽朝诸帝提倡而渐次影响统治群体。这种变化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契丹占据燕云后,为保证数量众多的汉人对契丹统治合法性的支持进而取得社会资源的支配,必然需要考虑汉人的心理,尊重汉人的文化;第二,契丹大族积极学习汉文化以增强文化心理认同,以更好地借助儒家意识形态强调辽朝承天应命的正统性;第三,这是辽朝世选制度下契丹大族内部政治资源竞争因时而变的实际需要。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契丹大族的社会性格出现了由蒐狝为务向崇儒之美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在西安市长安区某私营造纸企业打工的李明来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咨询有关工伤赔偿的事情,并寻求法律帮助。原来小李在这家企业已经干了6个年头了,厂里一直未与他签订劳动合同。2009年6月的一天,小李在厂里干活时一不小心左手中指被裁纸机轧伤,后经治疗小李的左手中指第一节被截肢。  相似文献   
4.
5.
西夏是崇佛之国,境内多佛寺,佛寺分布区划为明显的崇盛区和“荒漠区”.佛寺的地理位置反映出西夏佛教的地域性分布特征.通过佛寺的地域性分布可以凸显西夏佛教流布的地域狭隘性,并深入了解西夏佛教信仰的区域基础层次性.同时剖析西夏佛教的功能和区域差异表现,并对西夏佛教的地位有一个整体性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从施印佛经发愿文、西夏佛教政策等方面探析西夏统治阶层和民众阶层崇佛的不同历史心理。分析认为,西夏崇佛的推动因素有二:一是上层统治贵族的政治性提倡,二是下层民众的生活化信仰;分析还认为,统治阶层和民众阶层崇佛的心理有异同:相同之处是作为自然人都有虔诚礼佛、解脱现世苦厄的个体性宗教愿望;不同之处在于统治群体愿望的政治意味较浓,着眼于统治范围的整体,而下层民众愿望的生活味道较重,集中于摆脱自身生存困境。分析结果表明,西夏佛教的兴盛源于西夏两个阶层不同心理诉求的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7.
夏宋相交有两种重要的方式:一是贸易交往,二是战争,两种形式基于西夏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决定了西夏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的经济结构,这种结构存在农牧供求失衡的缺陷,需要通过与中原的贸易来弥补。当脆弱的贸易遇到宋朝禁困时,以武力获取经济补偿以及开展边境贸易成为西夏唯一选择。因此,西夏对宋在时空范围内形成了自然地理制约下的农牧结构性失衡与以武力获取经济补充的格局,贸易与战争成为夏宋交往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