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农民工能否落户城镇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重大的现实影响。利用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制度性因素和非制度性因素两方面对农民工的落户城镇意愿进行了探讨。实证研究发现:社会保险状况及学龄子女是否在本地就学会显著影响农民工的落户意愿,表明制度性因素的重要;从社会网络视角来看,基于传统的先赋性场域网络如亲属网对农民工的落户意愿无显著影响,而基于现代社会的自致性场域网络如朋友网、行政组织网、工作同事网则显著提高了农民工落户城镇的意愿。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研究表明学习成绩最差的不是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而是父亲在家、母亲外出(以下简称仅母外出)的留守儿童。主导观念认为这是“养不教,父之过”的反映,但基于后天形塑论的理论视角不能在实证层面完整解释此现象。基于经验观察,结合基因社会学的理论逻辑,认为这一现象应是此类留守儿童在健康状况、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三类个体特质上的先天性不足导致的。本文通过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数据检验三类特质对学习成绩是否有独立影响,进一步通过固定效应模型(FEM)分析CEPS两期追踪数据,尽可能消除在估计先天与后天影响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偏误,对理论判断进行交叉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仅母外出类留守儿童不仅健康状况(患先天性特征更强的慢性疾病数)最差,且认知能力水平、非认知能力水平(尽责性)最低,共同导致其成绩最差;认知能力与父母的教养和教育参与无显著关联,非认知能力少部分受到父母教养和教育参与的影响,认知能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远大于非认知能力,此类留守儿童成绩最差的主因并非“养不教、父之过”,而应是先天遗传性的不足。由于父母后天努力对此作用有限,这类儿童的境况亟待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和特别帮扶。  相似文献   
3.
4.
郝明松 《学术交流》2015,(2):148-153
人职匹配是劳动力配置的一个重要议题。那么求职者如何获得与自己资质相匹配的职位呢?我们必须从研究社会网络机制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入手。第一,通过提供信息,降低雇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促进人职匹配。第二,通过信任、义务、恩惠等人情因素,干扰入职筛选决策,如将资质欠缺者拉到某个岗位,从而降低人职匹配。我们利用中国八城市调查数据(JSNET2009)考察这两个影响过程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状况。实证结果发现:使用社会网络获取信息资源对避免高才低就作用不显著;使用社会网络获取人情资源,主要作用是实现低才高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