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1.
政治理论课怎样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理论课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组重要课程,肩负着提高大学生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和人文素质的重任,也要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认为,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因之而进行深刻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道家哲学是关于全生避害的学问 ,试图以此重新解读道家。从福祸相易相生、吉凶职竞由人、“微明”察于征兆、必然、适然与自由、治于未乱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安全”道家哲学这一主旨  相似文献   
3.
安全已成为20世纪国际性的社会问题,引起了思想界的极大关注。汤因比提出,保持了几千年稳定生活的中华民族,一定充满着人性、平衡等现代价值观念,中国文化应该在21世纪走到历史的前台。他说:“能够避免人类自杀的,是两千年培养了独特思维方式的中国。”梁启超赴欧洲观察时,痛感“现代文明的破产”。他提出,中国要输送自己的文化给世界,以“救拔”世界的不安。他甚至感到,在大洋彼岸,日益被危险包围的人们正“眼巴巴”地望着中国。的确,中国文化有着与西方不同的路向。但中国文化能担当起“救拔”西方的重任吗?或者退一步讲,对于西方兴起的安…  相似文献   
4.
王林  唐子奕  郭之 《学术交流》2004,(5):161-165
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并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由人们按照对"现代化"的认识来打造的,为什么近代中国人未能合理地认识"现代化"?近代中国现代化思想资源的贫困是重要原因.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不能产生异质的社会组织和文化形态.我们民族更侧重的是体悟的思维方式,而非理性逻辑的求证方式.这种以伦理为基础的思维方式重主体修行和体悟,这与现代化所要求的理性精神相悖.思想资源的贫困使我们一无所有,错过历史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鉴PUS的思想框架,对国民人文素养进行定义,即确立公众理解人文概念,进而提出一个人文素养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6.
郭之  王林 《社会科学家》2012,(8):138-142
目前我们采用的历史叙事方式重事轻人,这其实是历史观念的盲区之一。用历史人物来书写历史并进行历史观念的传递既是历史的合理内涵,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所倡导和经常采用的方式,进行历史人物普及工作,可以澄清历史真实性问题,也符合中国国民之阅读兴趣。这应引起各界注意。  相似文献   
7.
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约瑟和冯友兰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又是好友。此二人关于《中国哲学史》的“对话”,庶几有助于当前的冯友兰研究和李约瑟研究,故将此书评介绍于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