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84年,厦门经济特区以收取土地使用的形式拉开了土地使用制度深刻变革的帷幕。几年来,伴随着改革和开放的纵深推进,以及地籍清理和登记、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等基础工作的进行,相关的政策法规陆续出台。一个以土地使用权为主要客体的具有较高开放度的多级地产交易市场的雏形已告形成。一、厦门经济特区土地市场发育状态分析  相似文献   
2.
土地增值及其分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增值指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价格的增加值。随着城市地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土地增值现象十分普遍,增值幅度大,速度快。如某市以招标和拍卖出让的土地的平均价格,1988年不足1000元/m2,而1993年1-6月份平均价格超过12000元/m2,几年来,地价上涨10多倍。但是,从全国来看,对土地增值如何管理,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均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一、土地增值的来源土地不是真正的商品,土地价格不属于商品价格,地价只是地租的资本,由地租量和利息率共同决定,即地价一地租量/利息率。因此,土地增值主要取决于地租与利息率…  相似文献   
3.
张学良恢复自由后,开始接受媒体和专家学者的采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张学良口述历史.张学良口述历史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其中谈历史人物占有较大的比例.张学良评论历史人物,既不像一般政治家那样强调政治,也有别于学者的咬文嚼字,具有鲜明的个人的独到见解:他注重实际,评论人用事实来说话;他强调做人,看人不以成败论英雄;他对不同人物,采用不同的标准;他认为兼具雄才大略者,才能得天下.张学良对中国近代史上诸多人物的评论,对我们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学良在完成东北易帜后,在内政方面做的第一件大事是枪杀杨宇霆和常荫槐.杨常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们触犯了为政的大忌,专横跋扈,恣意妄为,不以主帅为重.但考诸事实,杨常虽有致死之由,却无应杀之罪.张学良之所以以中世纪喋血功臣的方式枪杀杨常,主要是受人挑拨,特别是日本人的离间,让张学良感到恐慌.枪杀杨常是未经过任何法律和程序的,枪杀杨常后对东北政局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张学良枪杀杨常既反映出他具有政治家非凡的决断能力和气魄,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还有不自信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厦门特区地产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增强,但是,地产市场的发育还明显地不够成熟。如何加快地产市场的建设,促进地产市场发育,是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内容,也是建立完善的特区市场体系的要求。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某些探讨。一、厦门特区地产市场的目标特征根据国内外地产市场的实践和我国土地所有制特征,我们认为,厦门特区地产市场的目标模式应具有如下特征: 1.具有界定明晰可操作的土地产权制度由于土地的特征和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我国地产市场具有不同于其他商品市场的两大特征。一是进入市场的(主要的)不是土地所有权(除征地市场外),而是使用权;二是在市场中流动的不是土地本身,而只是一定期限的地产权属。因此,从实质上说,地产市场的  相似文献   
6.
一对工业化理论的研究,在我国尚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但国外学者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带有普遍意义的成果:随着工业化的进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需求结构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使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和一定的产业结构相对应,使工业化进程呈现出有序的阶段性。从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来看,表现为从以第一次产业为主的增长转化为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的增长,继而转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的增长的演化过程,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劳动力在三大产业分布结构的有规律性变化;从工业内部产业结构来看,则表现为从以轻工业为主,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国际上对合资企业的技术入股问题颇有争议 技术主要包括工业产权、专有技术(know-how)、经营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技术咨询、顾问和服务等技术知识,或称技术“软件”,其客体是特殊的无形财产及其权力,往往是随附机器设备等技术硬件而一同投入的。因此,它不象其他出资形式如现金、设备、建筑物、土地等具有固定形态和  相似文献   
8.
就业目标是我国利用外商投资的政策目标之一,这一政策目标是否已经达到,或者说已在多大程度上达到?应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外商投资的就业效益?本文试图为回答以上问题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外商投资对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外商投资对就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就业水平、劳动力素质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一、外商投资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外商投资对就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其影响途径和因素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大类,直接影响指外商投资直接导致就业的增减;间接影响表现为外商投资对影响就业的因素发生作用,进而引致就业机会的增减。同时,在影响就业水平的诸因素中,有些因素会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有些因素则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根据影响因素所产生的就业水平效益的差异,又可把它们区分为增加就业机会的因素和减少就业机会的因素两大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