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中国古代的选种育种和良种繁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西周时期,已经有了“嘉种”(良种)的概念,并且提出了产量高,品质好和熟期适宜的选种目标。秦汉时期,已经开始采用田间穗选和干燥防虫的种子贮藏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培育出一大批各种作物的优良品种;并且在品种分类、品种命名,以及早熟矮秆品种的增产潜力、产量和品质的矛盾等方面都作出了理论阐释。明清时期良种繁育的理论和技术又有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知本提纲>是清代农书中应用传统农业哲学原理阐释农学理论和原理的代表作.其中的"天人合一论"、"三才论"是阐述"天地人物和谐与统一"思想的,也就是诠释农业生产系统理论的."元气论"是用朴素的唯物论阐释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是"元气"的理论,农业生产系统中的"天地人物"的本原物质都是"元气".阴阳说,应用阴阳对待统一的原理阐释了天地、水火、在阴阳相济、均调和平中化生万物的道理;用阴阳对待统一的原理诠释了风、日、水、土的阴阳属性,以及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的关系使其均调和平的问题.五行说,用"天、地、水、火、气"的新五行说,取代了"金、木、水、火、土"的旧五行说,以便更适于解释农学原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古代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土壤耕作制度作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对此前关于北方旱地“耕、耙、耱”的耕作体系和南方水田“耕、耙、耖”的耕作体系作了重要的补充和完善 ;并且总结了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土壤耕作的优良传统 ;同时 ,对我国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如何在新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上建立新的耕作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略论中国栽培大豆的起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栽培大豆 (Glycinemax)起源于中国 ,早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但是 ,大豆起源于中国何地何时却是众说纷纭的问题。研究栽培大豆起源的依据是 :(1)有无野生大豆的分布 ;(2 )不同生态类型的栽培大豆可能有不同的起源时间和地点 ,并且同耕作栽培制度、用途的不同有密切关系 ;(3)有无历史文献的记载 ;(4)有无考古文物资料的实证 ;(5 )生物学方面的证据。研究结果表明 :春大豆生态类型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及东北地区 ,起源于 30 0 0— 4 0 0 0年以前 ;夏大豆 (麦豆秋杂二年三熟区 )生态类型起源于黄淮地区 ,起源于 2 0 0 0年前 ;夏大豆 (稻豆两熟区 )生态类型起源于长江流域地区 ,起源于 2 0 0 0年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