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广西自治区出台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制度,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府工作重心下移的一个探索性举措,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农业生产发展和调解农村纠纷矛盾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这一制度在实施中也存在着一些运行机制问题和局限,这进一步表明了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实现“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良性互动,通过“政府下乡”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完善政府下乡机制,实现“政府主导”向“农民主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比例原则最早产生于十九世纪德国的警察法。德国行政法学鼻祖奥托麦耶在1895年出版的《德国行政法》中,主张“警察权力不可违反比例原则。”随着民主法制的发展,比例原则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其范围不再仅限于管理行政。比例原则以它帝王条款的姿态,君·临公法学界,成为公法学上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许多国家(如荷兰、葡萄牙、日本)通过借鉴和吸收,将比例原则转化为适合本国的法律原则。然而.我国行政法上至今还没有关于比例原则的十分明确的概念.在我国尚未为人们所充分认识。认识比例原则的内涵,并将其运用到我国行政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府管理中,主张改革政府机构设置、缩减政府职能的新公共管理学派逐渐占据了上风,同时,对马克斯·韦伯所倡导并弘扬的官僚制的批判更是不绝于耳。援引于此,国内的行政管理学者针对我国当前的行政管理实践,进而提出了官僚制在我国已经过时的主张。这一主张的提出引来了广泛的争论。笔者认为,当下我国不能盲目跟风“摒弃官僚制”,而是应该从官僚制的内涵、特征等角度出发,以我国的人事制度、机构建设、职位设置改革为契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理性官僚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