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苗家女子早在七八岁便开始学习刺绣,婚前就悄悄地把将来孩子的穿戴绣好,在孩子满月时才拿出来展示。因此,她们的绣品也被称为秘绣。  相似文献   
2.
郭泮溪  李萌 《东方论坛》2011,(3):48-53,85
劈柴院市井民俗文化的形成与青岛早期城市建设密切相关,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集餐饮小吃、民间艺术、娱乐消遣等为一体的劈柴院,已发展成为与北京天桥、天津南市相类似的市井民俗文化空间。在"文化青岛"建设视野下,审视近年来对劈柴院市井民俗文化空间传承保护所进行的尝试,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采取措施,使之成为传承百年青岛城市文化基因,彰显城市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优秀民间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基因,它虽具有“根”文化的特质,但却并非强势文化,尤其在青岛这样现代时尚的滨海城市,由于种种原因制约与影响,一些传承了数百年的优秀民间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只有拥有成体系的民间文化传承人队伍,才能使该项民间文化遗产保持“活态传承”的状态。当前迫切需要为现有的优秀民间文化遗产建立活态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史前玉器最早出现于7000多年以前,中经延续发展,到距今5000多年以前至4000年左右这一时期,已经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诸考古学文化先后选择玉器作为礼的主要承载体,使形制不一、内涵丰富的玉礼器成为史前玉器的代表。"和"的滥觞可以追溯到中国文明发生形成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其主要承载体是以玉礼器为代表的史前玉器。和谐功能是中国史前玉器的显著特点之一,主要由天地人神之和、阶层之和以及多元一体之和等三个方面予以体现。  相似文献   
5.
胶州秧歌是流行于山东胶州一带,以民间舞蹈和秧歌小戏相结合为特色的北方秧歌。清代胶州进士宋观炜所作的《秧歌词》,是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关于胶州秧歌的文本资料,它为探讨南北方海运文化对胶州秧歌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胶州秧歌的发生形成大约经过了三个时期:从宋金至元末明初属胶州秧歌发生期;从元末明初至清中期以前,属胶州秧歌乐舞发展期;到了清中期胶州秧歌已经正式形成了,生活气息浓郁的秧歌小戏是其主要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青岛市的建制历史虽然只有百余年,但是却有6000多年海洋文明历史的深厚积淀。在“Q”形青岛滨海文明带上,大汶口文化时期的胶州三里河人,是我国最早闯荡外海的航海者;2200年前从琅琊启航的徐福船队东渡,是史书上记载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海上远航活动;千帆云集的北宋密州板桥镇,是我国北方唯一设市舶司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大口岸。在以往打造“帆船之都”过程中,对具有深厚积淀的青岛海洋文明历史鲜有探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在后奥运时代,对悠久的青岛海洋文明史进行一些渐次深入的探讨,以增强“帆船之都”的历史文化底蕴,应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7.
试论社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社区和亚文化的基本观点与原理,阐述了社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内涵、外延和历史意义,并对在城市社区中如何创建新型生育文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祖先神传说是中国民间传说的组成部分之一。清代早期以来,以山东即墨县(含今即墨市,青岛市区和城阳区、崂山区等)为中心波及到胶东半岛以及东北三省的胡峄阳传说与信仰,是祖先神信仰普泛化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胡峄阳传说具有神奇性特征,它是胡峄阳信仰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演进为地方保护神的重要基础。布衣学者胡峄阳由“人”到“神”的演进过程属于底层民众造神的选择,反映了具有神奇性特征的历史人物传说在社会民众中的传播和在信仰选择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10.
生育观是人口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不同社会形态下人们在生育后代问题上的观念。数千年来,我国传统生育观的主要印记是“重男轻女”、“多子多福”和“传宗接代”。即使在人口文化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还仍然可以看到这一印记的影子。究其原因,与孝的影响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