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09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性别关系是体现殖民与被殖民关系的另一种解读方式.拉什迪作为流散作家,他笔下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一种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逆转.体现为:从边缘向中心的移动;由虚弱向力量的转化,否定单一和固定模式的女性形象,体现出流散文学所代表的混杂文化.  相似文献   
2.
外国文学不仅具有文学的普遍社会功能和易于被接受的特点,更有着"他种文化"的特征与异常丰富的精神和文化内涵,是认识域外文化的佳径之一.学习外国文学不仅可以拓展视域,补益思维模式,还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人生,发展和运用科学技术,对于理工科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雨果的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作《巴黎圣母院》被译介到我国已半个多世纪了。但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尚有许多争议。其中付主教克罗德这一形象便是争论的焦点之一。人们在基本上肯定他是个反面形象的同时,围绕着作家对这个形象的同情是“削弱了人物的揭露力量”,还是“不如此写就会损害他的典型性”的问题争论不休。在争论中,有的作者往往忽视了作家本人的看法和创作目的,脱离了作品产生的时代,简单地把克罗德归为封建帮兇,说他是一个虚伪、阴险、狡诈、自私、狠毒的人物,不惜一切贬义词来形容他。我以为这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看待问题的方法,也违背了作家的本意。分析一个人  相似文献   
4.
“多余人”是矛盾复杂的。构成其性格矛盾的深层原因 ,是俄国独特的文化土壤以及社会历史生活状况。细言之 ,即文化的冲突 (包括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 ,“底层”文化与“上层”文化的冲突 ,传统文化中的落后性与现代文化中的先进性的冲突 )、先进意识与阶级地位的冲突、历史使命与社会现实的冲突。着重从文化冲突上探讨形成“多余人”二重性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安德列耶夫是俄国文坛上一个独具特色的作家。他生活的时代和不幸的人生经历形成他消极悲观的人生观。但在他的创作中,在遍写人生的痛苦不幸时,也写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冀。他的创作融各流派之长,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人在特定状态下的感觉与感受,是一位立意要写出真实人生的作家,艺术上颇具特色与魅力,可谓独树一帜。我们应客观地评价其暇瑜互见的作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