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1.
基于人事诉讼调整对象的特殊性及判决对世效力,人事诉讼中若仍墨守我国传统当事人适格理论,将导致第三人和社会公益濒临纸面化的危险,人事诉讼中有必要嬗变当事人的适格要件,让检察官参与其中.诉讼担当理论的创设缓和了当事人适格理论,为检察官作为职务上的当事人参与人事诉讼提供了理论根据.本文主要就检察机关参与人事诉讼的法理、参与方式和范围、法律地位以及我国导入这种制度所面临的困惑等问题进行探讨.检察官提起人事诉讼,从公益的层面认可了检察官对身份法律关系的实体干涉权,而检察官作为被告参与诉讼是为满足诉讼对审结构的需要.检察官参与人事诉讼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理论储备颇为丰富,通过对域外相关理论制度的比较研究,或许能对构建我国检察官参与人事诉讼制度带来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2.
日本人事诉讼案件一元化审理模式及启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事诉讼是以身份关系为诉讼标的的一种特殊民事诉讼,它的裁判结果对社会公益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基于人事诉讼事件的特殊性,所适用的程序、原则以及法院管辖等也应当与普通民事案件有所区别。我们在设计和构建各项制度的活动中,常常有必要审视先行者的足迹,为我们的改革和程序设计寻找可借鉴的模式或可资参考的经验。就人事诉讼程序而言,时逾百年的日本可谓十足的先行者,不仅程序制度完善,而且理论积淀深厚,通过对日本人事诉讼法修订中相关问题的的详细考察、研究,定会为我国人事诉讼程序的构建找寻到可资参考的理论支撑和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3.
日本民事诉讼反询问制度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叉询问方式是诉讼当事人在法庭上获取必要证据的主要手段 ,而作为它组成部分之一的反询问是检测主询问中证人证言的真实性等。因此 ,它的合理使用对裁判结果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日本是从异类法律体系“移植”的交叉询问制度 ,它的“适应性”改良、发展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质证制度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护承受判决效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两大法系的一些国家都施行了检察官参与人事诉讼、限制适用辩论主义、实行职权探知等制度和法则.通过这些制度和法则的施行,不仅从程序上保障了裁判机关作出与实体真实一致的判决结果,同时从制度的层面为人事诉讼判决效力扩张的正当化奠定了基础.禁止重复起诉法理演绎出失权效的根据并非在于维系身份关系稳定之一般性要求,而应从前诉当事人证据提出责任以及由此推导出的当事人自我责任中去寻求.  相似文献   
5.
论民事判决既判力的本质与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判力制度在我国尚未完全确立。本文着重对民事既判力的本质和根据作一些粗浅的研究 ,以便为今后研究既判力的主、客观范围 ,作用、时界等问题打下基础。既判力是现代诉讼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 ,对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司法权威的维护和诉讼效益的提高 ,同时对维护私法秩序的稳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事诉讼以身份关系作为调整对象,其裁判结果与社会秩序息息相关,普通诉讼程序法理难以满足其要求,需要施行一些特别法则。为此,两大法系不少国家都制定了人事诉讼程序法。本文通过对日本人事诉讼程序法立法沿革、修法背景以及人事诉讼法的特点、主要内容等的介绍和评析,根据程序专门化原理,认为未来我国有必要制定单独的人事诉讼程序法、设立专门的人事诉讼案件裁判机构。  相似文献   
7.
人事诉讼裁判并非追求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结果,在适用程序、价值取向、诉讼法理等方面与普通民事案件存在诸多不同.文章从人事诉讼程序的设立模式、涉猎对象、特别法则以及裁判机构等多角度进行论析,提出了设立具有中国特色人事诉讼程序的初步构想,旨在为中国今后架构专门人事诉讼程序作理论上的铺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