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间文学是与作家文学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所需求的不同的文学样式.本文拟用文化分层的方法研究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以及两者的关系,即将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放入文化的四层次说(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中的心态文化层进行理解,进一步将两者分别归入心态文化层中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确认民间文学自身及其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提高质量是世界各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内涵发展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内涵式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提高教育质量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要求。当前,我们必须切实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  相似文献   
3.
一、审美主体观异同比较由于魏晋南北朝和文艺复兴在历史氛围、运动形式、思想武器、关注的问题等方面极其相似,因而在审美主体观上有许多共同的地方。而两个时期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性质、文化传统以及审美心理的差异,又导致了在具体观点上的许多不同,在对待同一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无时不在断裂中,不管是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或者是审美与消费,都以各自的逻辑导致生存悖论与主体的碎片化。怀旧是人对抗现代性生存处境,修复碎片化主体存在的一种审美姿势。可是,怀旧只是在审美意义上遮蔽了断裂,断裂依然存在,但尴尬的是这种修复姿态又导致文化与审美的断裂,其结果是游戏与解构在当下审美文化中的泛滥,形成更加平面、更加游戏化的生存界面。  相似文献   
5.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的使命郭郁烈文艺的使命问题,历来都是人言言殊,众说不一。但应当承认,哪个时期也没有今天我们的时代这样令人困惑费解。市场经济的巨大的冲击波,全方位地撼动了我们传统的观念体系,我们必须在这种条是无序中作出理性的抉择。当前一种似乎既合...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艺术消费与生产关系的思想郭郁烈将艺术活动系统看作一种生产的“特殊形态,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①把它与人类其他两种生产方式,人的生产和物质生产并列,并且以它们作为参照,探寻艺术的本质、特征、规律,这是马克思对于美学、艺术理论的一个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7.
陇上非草原区歌谣论略郭郁烈甘肃省非草原地区所产生和流传的除“花儿”以外的歌谣,流传地区幅员辽阔,东起陇东高原,西至河西走廊,南抵陇南地区,中部又包括陇中地区,面积达29.0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198.8万。境内地形复杂,景象各异。气候多变,差别极大...  相似文献   
8.
儒、道、禅均认为“心”是审美的基本器官,体现出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立特性。而在心本体、心功能的认识上三家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表现出三家哲学美学思想的差异。同时,历史地看,三家的审美感知论又有着内在的精神上的一致性,存在着交汇融合的可能,这正是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得以确立并发扬光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伊利亚特》与《格萨尔》两部史诗最为鲜明的共性修辞是比喻。明喻和博喻又是两史诗最为典型的比喻类别。从比喻修辞在两史诗中的具体表现,可以看到其不同史诗风格的区别:《伊利亚特》强调的是为细节真实而做的精雕细刻式的写实描述,注重动态性过程,反映的是逻辑严密的理性思维,中心是以时间贯穿着的叙事性;《格萨尔》重在为情感抒发而做的写意描述,喻体多而描述短,名词性多而动态性少,注重氛围营造,体现的是方方面面都被兼顾到了的空间思维中的抒情性。  相似文献   
10.
今年 4月 1 6日经教育部批准 ,西北民族学院成功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 5月 2 8日 ,在全国人民奋勇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 ,西北民族大学的挂牌仪式如期举行。值此欢庆之际 ,本刊特约请部分专家撰文 ,或抒发自己的喜悦之情 ,或畅谈自己的深切感受 ,或为西北民族大学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