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方面对代表长期趋势的事实:忧从中来;把文明视角引入国际政治研究:值得重视;防止把荒谬的推断变成可悲的事实:需要警惕。 目前,关于“文明冲突论”的讨论高潮已成过去,人们对该理论在立场上的局限性和理论上的缺陷已经有比较多的认识。所以,今天再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期,和平与动荡交织并存,国际社会正经历罕见的多重风险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近年来,美国日益强调中美关系中的竞争性,对华战略竞争趋势逐步增强。其根本动因在于中国的崛起和近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实践引起了美国霸权焦虑。随着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需要追求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正当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这与美国尽力维护自身霸权地位以实行强权政治的目的产生矛盾。霸权焦虑导致美国对华战略判断发生改变,转而采取战略竞争政策。特朗普时期的对华战略竞争在拜登时期得到全面加强,通过联盟战略聚焦于经贸、科技创新、军事与安全、全球治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总结历史 把握未来──美国所“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联合国成立50周年”研讨会综述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及联合国成立5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和《美国研究》编辑部于1995年1月19日联合举行学术研讨会,来自首都21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新闻...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第三条道路”思潮是有一定理论支撑的系统的政策思想。过去的“第三条道路”指的是在政治制度根本对立的东方和西方两个制度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现在的“第三条道路”是指市场自由主义和福利国家思想之间的某种政策要求,在西方的政治光谱中应该排在中间偏右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5.
直接针对政策制定者和利益相关方的定向制裁,可以与外交、调停、武力威胁等政策工具结合使用,较为灵活,便于调整,也不会引发大范围的人道主义灾难。通过金融制裁、资产冻结、旅行禁令和武器禁运等措施,定向制裁可以达到胁迫制裁对象改变行为、限制制裁对象活动能力和向国际社会传递信号的目的。2 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和区域组织实施的制裁都属于定向制裁。虽然在官方文件中联合国和区域组织并未就如何共同实施制裁作出清晰说明,却在制裁实践中磨合出了互为辅助的关系,通常以合作、协调和配合三种模式共同实施制裁。两者在定向制裁实践中,制裁目的相同且目标兼容,决策相互独立却行动配合紧密,措施扬长避短,责任分工有序。联合国和欧盟共同制裁伊朗的案例,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联合国和区域组织之所以在制裁实践中磨合出互为辅助关系的原因在于全球治理机制的碎片化和区域组织的发展,联合国的全球合法性与区域组织的有效执行力互为支持,能有效地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金灿荣 《东西南北》2011,(23):18-19
金融危机的到来让美国中产阶级的“幸福泡沫”猛然破裂,他们惊讶地发现自己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努力工作只是给华尔街的巨富们做了嫁衣,才真正感受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公和金融、经济体制中的各种扭曲对自己生活造成的毁灭性打击。2011年9月17日,约有1000人在曼哈顿聚集,游行穿过华尔街并打出“占领华尔街”的旗号,以表达对美国财富分配不公、政府政策偏袒富人阶层的愤怒。随着10月1日示威者在穿越布鲁克林大桥时所引起的混乱升级,这一运动已演变为重大社会事件。与此同时,该运动在人数和范围上也迅速升级,而在全球其它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也出现了类似运动。星星之火竟成燎原之势,其原因和背景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7.
2008金融危机已过去四年,国际关系局势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迁,并为未来世界格局的大变革埋下了伏笔.当前国际格局总态势呈现出西方传统三强美、欧、日陷入长期困境,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在艰难中“群体性崛起”的趋势.在此番旧有国际格局崩坏而新格局尚未完全成型的过渡时期,国际关系总体而言将在某种意义上出现“权力真空”状态,而其中美、欧、中三家各自的内政外交变化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共同决定未来国际格局的走向.为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国际格局变迁,中国外交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甚至变革.  相似文献   
8.
今年来中美关系发生的波折表明 ,中美关系是一对重要而复杂的关系。冷战结束后 ,中美关系具有了一个基于双边利益的关系框架 ,限制中美关系发展和支持中美关系发展的因素长期同时并存 ,问题和希望并存 ,因此 ,这种框架是比较稳定的 ,处于非敌非友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当下,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一方面逐渐失去参与全球治理的"意愿",另一方面也正在丧失领导全球治理的"能力",全球化进程因而遭遇了相当大的阻碍,世界各国在应对全球问题上的合作进程也正在放缓,全球治理亟需注入一股新的动力。而习近平主席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审时度势,开创性地提出了其全球治理理念。习近平的全球治理理念至少从四个层面与旧有的、逐渐失效的西方全球治理体系形成鲜明对比,它始终以联合国为基本框架、始终以共同发展为基本路径、始终以平等包容为基本态度、始终以不干涉内政为基本底线。这一思想的生成,对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实现全球善治,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对外工作的新理念,并在外交实践中形成了新的风格、呈现出新的特点。新一届领导层在外交理念和实践上的诸多创新表明,中国外交已经发生了值得关注的重大变化。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新特点,对于中国和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今后观察中国外交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