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在晚清许多重大的涉外事件中,他的态度令人瞩目。一般观点认为,张之洞在外国侵略势力面前,前期和中期都不乏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壮举,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但从他和刘坤一等人勾结外敌,演出“东南互保”的丑剧后,便被指斥为叛国分子...  相似文献   
2.
论张之洞在中法战争期间抵御外侮的思想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世纪80年代初,法国加紧侵略越南,觊觎中国,构成了对云南、广西的严重威胁,中国南疆告警.当时,张之洞还在山西巡抚任上,他虽远离前线,但“目击时艰,不胜焦灼”,向清廷屡上奏折,陈述战守方略,力主援越抗法,保藩固边.他对法国侵越图华的狼子野心有清醒的认识.他指出:“法国图越窥滇,蓄谋已久”,当此“强邻窥伺,藩属急难,疆国堪虞之际”,中国亟宜加强防务,增兵边关,“助越之势,沮法之气”,“断无坐视之理”.因而,就抗法援越问题,他曾“上十六策”,要求朝廷奋武筹边,秣马厉兵,全力抗击法国的殖民侵略.针对李鸿章避战求和,妥协退让的对外方针,张之洞尖锐指出:“今日法越之局,惟有一战……敌人虎狼无厌,而我执一不破和局之见.  相似文献   
3.
在晚清的封建高级官僚中,张之洞是比较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责任感的人。他在对待外国侵略这个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态度是比较坚决的,是爱国的。我们不应因他曾在义和团运动期间策划“东南互保”而否定他在一些涉外事件中的积极作用和爱国热忱。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的清议及其作用钟康模在中国近代史上,张之洞是具有多方面影响的重要人物。同治二年(1863年),他进士及第后,授职翰林院编修,在京师渡过了近20年的词臣学官生活,以清流党人著称。从光绪七年至宣统元年(1881—1909年),张之洞由巡抚而总督,由...  相似文献   
5.
日本与中法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八八三年十二月,法国侵略军大举进犯中越边境,中法战争爆发。西方列强出于对中国的掠夺和侵略,都不希望清朝获胜。因为“中国的任何胜利,一般说来都会对欧洲人产生严重的后果”。但由于各自在中国所处地位的优劣和政治、经济利益的不同,它们对中法战争所持的立场、态度也不尽一样。德法是世仇,而英法在埃及问题上矛盾重重,所以英德两国“眼看法国从事一场代价高昂的战争,内心并不难过”。沙俄因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带头独立探索和率领全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开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晚年政治活动中提出的“以党治国”的主张,是他整个政治思想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党治国”的主张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也有其缺陷流弊;而且,它对后来广州——武汉国民政府和日后整个国民党政权的政治制度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科学地探讨和总结这一思想主张,将有助于我们对孙中山晚年政治思想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