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钱国君  吴燕霞 《创新》2009,3(9):81-83
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文化是实现法治的基础性条件。中外法治的实践充分表明,法治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不同的培植、生成模式。如何立足于我国国情、传统与民情,培育出既符合法治的共性,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现实性课题。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法律理性,最大公约数的政治理性对于实现基层依法自治更具前提性的价值。在国家和个体的双重维度上,这种政治理性至少涵括了法治为民、社会价值认同、公共生活意识和有序交往参与四个亟待完成的向度。而检省教化式的传统思路,沿承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脉络,还原应然的场域逻辑,是政治理性生成的必然理路。具体到基层依法自治视阈,这一理路展开的可行选择是:通过审慎创设和遵循自治制度伦理建构基层社会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从制度伦理到社区伦理秩序再到个体道德进步,是基于自治视角考察农村社区伦理道德发展应当遵循的基本逻辑。针对当前农村社区面临的“情面”逻辑愈发式微、“家园感”空前失落、“权威真空”“价值空场”等典型问题,应当通过自治制度伦理扬弃农村熟人社会伦理,建构“依系的主人翁式的”社区人伦秩序。而在实践中,需要审慎对待社区伦理道德的“本土资源”,明晰自治制度实体规定的根本“善”与基本“善”,并且重视程序的“善”——这也是现实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方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