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由于学校教育实践过于强调功利性,学生与文本交流时丰富的感受体验被工具理性所剥蚀,读书之"悦"缺失,导致学生的不可持续发展.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以便形成良性循环,教育理论与实践应关注"悦读",分析其特点,探寻其实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进行社会学研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社会学如何进行研究,社会学将走向哪里等几个问题?对此,答案多种多样并形成了诸多社会学理论流派。如不拘泥于某种流派,而是通过梳理进入社会学诸研究对象、研究范式的“内面”寻求其前提假设,并在此基础上探寻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是一种社会学的“元理”,也是一种社会学进程中不可缺少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伦理叙事中,身体与欲求、理智、灵魂、自我、他人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话语织体.其中,身体是西方伦理话语建构的"结",是我国伦理话语建构的"根",是德性的诞生状态.  相似文献   
4.
生存尊严与个体自我认同、自我价值定位及幸福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理"性则是维护尊严的基础;"说理"是维护尊严的前提条件,"说理"教育则是过一种有生存尊严的可能路径。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应注意,"说理"教育不是灌输;"说理"应成为一种教育生活方式;"说理"教育要关注公共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