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梁启超、孙中山的政治态度和思想主张虽有很多差异,但在政府问题上的主张却惊人的一致。基于国民程度低下等原因,梁启超在肯定政府之事业当渐次轻减的同时,强调适宜于当下的善政府必须是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强有力的政府。孙中山在重新界定人民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只有主人(人民)真心诚意地将治权交与仆人(政府),才能打造出一个理想的万能政府。梁启超、孙中山的强力政府论在论证逻辑上虽有明显的不同,但却兼具保守与激进的思想特色。这种情形印证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所谓保守与激进实质上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想谱系。  相似文献   
2.
《独立评论》关于“无为政治”的讨论集中反映了国难当头的中国在建设与无为问题上的抉择窘况。面对濒临破产的生产力,“无为”论者主张暂时停止建设,以为农民赢得喘息机会。“建设”论者则强调,国难当头,别说停止建设,即使放缓建设的步伐也不啻在自讨覆亡。实际上,就建设与无为而言,不论作何选择,都不可能收到理想效果。不过,开展学术争论是知识分子表达社会关怀的重要方式,通过这种讨论,他们得以对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并将自由主义的一些基本理念阐发开来。  相似文献   
3.
闫润鱼 《人文杂志》2003,7(1):97-102
在胡适派自由主义者学人中,胡氏最先动了组建"中国自由党",从事合法的反对党活动的念头.在酝酿组建"中国自由党"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胡适是同仁一致希望出面组党的最佳人选和新党成立后的党魁.但胡适却既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不抱信心,又放心不下他人的反对党活动,总担心其越出"合法"范围.加上蒋介石政权原本就没有为反对党提供生存的空间等因素,"中国自由党"最终胎死腹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启蒙运动发生的“特定时刻”规定了名为思想启蒙的运动实则以明确的政治目标为指向。启蒙虽以近世西学为价值依凭,但繁杂的任务则驱使思想家们必须复兴固有的文化资源,从而使看上去是反传统的思想运动具有了固守传统的色彩。启蒙原本是由知识精英发起的意在向普通大众施以教化的运动,但基于“观念图像事件”而阐释的“新民”说则从一开始就将启蒙的主客体模糊起来,当影响人们角色认定的某些新因素出现时,既有的格局便不可避免地被打乱了。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进入中国人的视野 ,有关政体的话题逐渐热闹起来。 2 0世纪 30年代更有一批自由知识分子扮演了要求独裁的角色 ,并因此引发了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关于在中国适宜于采取何种政体的大争论。这场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争论 ,将近代以来有关政体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在政体设计上 ,除民主、独裁外 ,还有第三种 ,即“修正的民主政治” ;在关切的问题上 ,除热衷功利外 ,还触及价值。争论虽然意味着各方之间存在很大分歧 ,但透过分歧 ,我们依然可以发现作为自由知识分子的某些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