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康德以认识论上的哥白尼革命开启了德国的主体性哲学,但康德、费希特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片面化为客体对主体的服从,就远离了启蒙运动以来的唯物主义原则,谢林试图将这一唯物主义原则补充进哲学。谢林既肯定康德的主体中的纯粹理性的存在,又认为客体中存在同样的客观理性,认为这两者具有"先定的和谐",两者是绝对同一的。谢林认为这种先定的和谐只有少数天才在"理智"、"直观"和"美感"中才能把握。谢林将主客体的矛盾内化为主体内在的感觉,并在感觉中、在艺术中消解这种矛盾,使哲学和艺术成了一种纯粹个人的东西,哲学和艺术失去客观性和普遍性,走上了通往神秘主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循着吕西安·戈德曼《隐蔽的上帝》所展现的思想视域回顾了哲学发展的简要历史 ,认为哲学史也可说是人类摆脱蒙昧状态建立人间秩序的不断尝试的历史。我国目前的社会改革是一场社会秩序的大变革 ,哲学要在其中实现思想的解放和建设作用 ,需要吸取别国转轨时期的历史教训 ,真正继承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的哲学思想的精华。我国正在进入马克思主义所由产生的历史现实中 ,历史给了我们一个重新认识检验和在实践中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3.
唐开元二十四年,李白客寓任城,出于种种目的,书写了《任城县厅壁记》(下简称厅壁记),此《厅壁记》为谁而书,文章之中已点明其人;“……帝择明德,以贺公宰之。……俾后贤之操刀,知贤公之绝迹者也。”文章两处直指“贺公”其名,全文为贺公歌功颂德。可见李白与这个“贺公”的交往并非一般。此“贺公”指谁呢?众说不一,有人认为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