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论庾信后期诗歌创作的特点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对六朝的诗歌评价甚低,但对庾信的作品却多有推崇。如杜甫称“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五首》).又如陈沆认为庾信的《拟咏怀诗二十七首》成就很高,“诗史之目,无俟杜陵。《哀江南赋》,与此表里”(《诗比兴笺》)。从杜陈二氏的意见来看,庾信之所以受到推重,盖主要在于其后期的诗歌创作,有着较强的写实精神,内容比较丰富,情感比较深刻,描写比较真实。但是,如果仅仅如此对其后期诗作不加分析地予以肯定,那么,我们对庾信的认识,仍然将是笼统而又模糊的。庾信后期的诗歌创作,的确具有写实的特点,但在不同的阶段,其写实的程度不同,其艺术成就也有高低。  相似文献   
2.
阮籍的咏怀诗很有特点。自从钟嵘《诗品》说它“厥旨渊放,归趣难求”以后,历来叹惜其难以理解者多矣。的确,阮籍生当社会险恶的魏晋迭代之际,为了避祸,其诗往往写得朦胧;加上他既是文学家又是玄学家,喜欢穷理尽性,因而玄学思辩性便成为阮诗的根本特点。我认为,从此入手,也许不失为理解“阮旨遥深”(《文心雕龙·明诗》)的一种方法,因此,即拟就阮籍咏怀诗的思辩性略陈管见,以就教大家。  相似文献   
3.
文人好踵事增华、虚没事理的特点,在咏史诗的创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自晋至清的昭君系列咏史诗中,除基本史实外,附会之处甚多。始作涌者,是西晋的石崇。检阅自石崇开始的六朝咏昭君诗,其踵事增华的方式有三:一曰比附穿凿;二曰掇拾小说;三曰凭空虚构。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北朝乐府民歌的最早著录,见于南朝释智匠的《古今乐录》,标名《梁鼓角《横吹曲》。智匠由梁入陈,可见在他以前,北歌已经传到了南方。但是,北朝乐府民歌究竟在何时传入南方的问题,却历来不曾明确过。北魏建立乐府的时间还是比较早的。《魏书·太祖纪》和《魏书·乐志》均载:“天兴元年(398)冬,诏尚书吏部郎邓渊……协音乐”。下诏协音乐,显然标志着其乐府已经初具规模。其时之所演奏,即“后魏乐府始有北歌,即所谓《真人代歌》是也。大都时,命掖庭宫女晨夕职之,周隋时与西京乐杂奏,今存者五十三章。”关于《真人代歌》的内容,《魏书·乐志》曾有说明:“凡乐者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掖庭中《真人代歌》,上叙祖宗开基所由,下及君臣兴废之迹,凡一百五十章。”看来,《真人代歌》者,乃是鲜卑民族的史诗和传说,论其性质,庶几近于《诗经·大雅》中之《生民》、《公刘》诸篇,不应该认为是民歌。它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更远不及民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