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度变迁与企业家成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变迁与企业家成长都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企业家成长是在制度变迁中进行的。制度变迁和企业家成长引致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于有效制度供给不足 ,制约了企业家成长 ,从而使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现实制度变迁和企业家成长之路在于制度创新和建立企业家制度  相似文献   
2.
亚企业家是中产阶层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私人品的主要提供者。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增加主要依赖于亚企业家群体的壮大。在企业家制度安排下,亚企业家生成机制引致亚企业家群体的形成并促进中产阶层的形成和壮大,由此推动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稳压器和助推器。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制度已趋成熟,我国信用机制正处于建设阶段。信用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信用的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自1999年至今,各省市政府响应中央号召,逐渐介入地方信用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信用建设法规。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是信用建设的主要内容。我国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信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台湾社会信用体系经过近80年的演进,至今已趋完善和成熟,主要内容包括:信用法律法规、联合征信系统、信用产品市场、信用监管、信用文化。从台湾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演进中,我们可以得到三个方面的最主要的启示:信用法律法规的制度保障;信用体系运行模式的选择;处理好信用数据的有效交换与安全保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对干部任用制度进行 经济学分析认为,《干部任用条例》是顺应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是“三 个代表”经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并指出它的实行对我 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是全国经济的基础,是连接城市现代文明与乡村综合发展的纽带和桥梁。县域信用体系是一系列信用制度安排的综合体现,对于促进县乡中小企业诚信经营、改善"融资难"局面、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构建和谐新农村都是一个任务重、意义大的时代课题,且已成为突破县域制度瓶颈,维系并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其建设的现实思路和基本构架包括:领导机构组成、征信数据库构建、信用产品生产、信用市场培育、失信惩戒机制形成、信用运行模式与建设路径的选择。此外,农村信用文化、企业信用互助担保联合体、融资信用保险制度等也成为县域信用体系的有机组成内容。县域信用体系的成熟运行,将为建设省域乃至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亚企业家:社会经济发展动力新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克思理论认为工人阶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熊彼特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家的“创造性破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作者经过研究发现亚企业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作者试图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企业家制度安排,探讨亚企业家的生成机制,这种生成机制激励着人类不断向上进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才能,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向前进步。亚企业家概念的提出是对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例的论述的诠释,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例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通过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对干部任用制度进行经济学分析认为 ,《干部任用条例》是顺应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 ,是“三个代表”经济思想的具体实践 ,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并指出它的实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我要成为企业家”,这几乎是所有创业者和企业经营者所梦寐以求的。然而,怎样才能成为企业家,什么是成为企业家必须具备的条件与路径选择,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成长为企业家应具备的条件 一般说来,成长为企业家所需的条件包括外部环境条件和内部自身条件。 从外部环境条件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企业家成长的宏观外部环境条件。近来,宏观外部环境条件进一步改善,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