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民族社会学的视角,对蒙古族村落实际状况、蒙古族打工群体在城镇中的生存状态等进行分析;同时,打工群体进入城镇社会之后,与城市发展形成鲜明对比,以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城镇适应和城市接纳问题已成为他们能否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的焦点,本文的关注点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2.
双语教育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是普遍采用的一种语言教育模式。从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状况来观察,它的整体效果滞后是当前双语教育所存在的明显问题。在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少数民族逐渐演化为乡村聚居和城镇聚居为特征的两类聚居模式,由于他们各自所处的环境和地域不同,双语教育的效果也不同。对那些进入现代城镇的少数民族成员来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蒙古族聚居区社会发生了几次社会结构变动,其变动脉络基本与国家整体社会结构变动相一致。这几次社会结构变动对蒙古族生存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分层理论和"代际公平"理论视野下,以蒙古族村落社会结构变动现状为研究视点,对蒙古族"双重边缘"阶层出现的路径进行实证化分析的基础上,为其配备了这种"资格"的充足理由;进而对"代际传递"不能正常运行的诸多原因为张扬点,强调"代际公平"合理传递的无比重要性;最后以"社会关爱"理念出发,对他们刻不容缓地进行政府和社会援助视之为本研究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以连带性视角回顾历史上蒙古人的盛衰与荣辱体验,特别是历数历代统治阶级对蒙古族所实行的民族歧视政策的同时,试图以不偏不倚的公正思维,盘点反其道而行的蒙古游牧社会变迁的另类历史轨迹;同时以“历史欠账”与当今蒙古族聚居区生存条件捆绑探究的新视点,揭秘蒙古游牧社会变迁与当今蒙古族村落群形成的因果关系;进而把一直被忽略的历史原因为诉说理由,使其确认为致使蒙古族滞后的一项分量很重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6.
西方族性与多元文化主义原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族性理论是民族理论的外延性概念,与以往西方民族理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显著的不同点。批判种族主义和同化主义对族性所强加的片面性,同时以生物学原理去思考它所包含的本质特征,诠释人们对它执着性的自然原理,并将其视为可变的概念来置于多元文化主义原理中,试图揭示其合理性和适用性内涵。进而对多元文化主义原理的普遍性和合理性作为伸展理由,又以实证的办法对它的可能性和限界性较为详述的同时,罗列出多元文化主义制度的各种模式,并把它们视之为解决种族、民族、族性问题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7.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表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重要因素。蒙古族作为少数民族,在国家现代化浪潮中不仅持续保持滞后局面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人口过剩导致的"富余劳动力"现象,这是由诸多原因促成。本文将对引起蒙古族村落富余劳动力出现的历史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特别是对那些人为因素较为全面的剖析的基础上,把减少人为阻力、理性防止不必要"耗能"为归宿点。  相似文献   
8.
城镇蒙古族社会结构的变迁,在蒙古族社会结构变动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特别是它所包含的诸多变动因素,更是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性社会结构变动的意义;本研究以近现代民族城镇和蒙古族城市居民诞生为起点,对蒙古族城市居民逐渐壮大的历史进行简要阐述;进而由职业分层引发的城市蒙古族社会分层为核心话题,对几代城市蒙古人的基本融合指数和发展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具有复合型文化特征群体的分类作业,并使其置于不断演化和变数概念之中;最后,主体民族的接纳和宽容意识视之建构良性城市民族互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对维护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非常重要.通过《纲要》课程对高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形式之一;爱国主义教育对各民族大学生都具有同等的内涵,然而,要使蒙古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处于理想状态,以其少数民族身份所决定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将是绕不过去的弯,本研究的关注点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聚居的农牧区经济就整体而言发展缓慢 ,其现代化程度 ,不要说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 ,就说与内蒙古城镇相比也存在着明显差距。蒙古族的传统 ,蒙古族聚居区的教育及人才流向状况都是制约蒙古族聚居区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因素。既要克服民族惰性 ,又要发扬民族优秀的传统 ;既要加强“双语教育”促进社会化 ,又要积极建立人才吸引机制。这是加快蒙古族聚居区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