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另一只眼睛看红楼之谜——论秦可卿的生与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用全新的视角,提出全新的观点。从书中提供的秦可卿两处出生身世和秦可卿卧室摆设为突破口,推断秦可卿乃雍正之女。把“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和“变生不测凤姐泼醋”两个因淫而上吊的故事联系起来,揭示了天香楼事件真相,从而解决了书中两个大谜。随之,关于秦可卿的判词曲文,“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张太医论病细穷源”等谜也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回顾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提出至现在140多年的历史;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陈一华  张振刚  黄璐 《管理学报》2021,18(5):731-740
基于数字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文献,探究制造企业数字赋能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机制和路径。通过格力电器成功构建数字商业模式的案例研究发现:①数字赋能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机制可分为连接赋能、管控赋能和解释赋能3种;②数字赋能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是连接、管控和解释赋能分别有助于构建互补导向、效率导向和新颖导向数字商业模式;③数字商业模式与数字制造模式存在相互依赖性,即两者之间存在一致的数字赋能策略。  相似文献   
4.
因果推理和效果推理,这两种决策逻辑如何影响商业模式创新?对该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新型商业模式创建方式以及现有模式变化方式的选择。然而当前关于组织决策、认知方式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本文从计划学派、效果推理和组织学习等理论视角探讨决策逻辑、组织学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机制,通过对129家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获得以下发现:(1)效果推理和因果推理均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认知学习在效果推理、因果推理和商业模式创新间产生中介效应;(3)经验学习在因果推理和商业模式创新间起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在效果推理和商业模式创新间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是产生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根源。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铲除了民族压迫的根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正确选择,也是史无前例的创举.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我国民族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发展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消除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和内容。实现我国各民族地区和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是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转变论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完满地解决了这个无产阶级的重大历史任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是在重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革命转变论过程中所作的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导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解放斗争的锐利武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一九一七年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接着,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热潮.十九世纪中叶以来,我国遭受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  相似文献   
8.
如何把马列主义关于党的建设学说应用于中国,建设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于迅速地投入了革命斗争,因此对党的建设重视不够.重视党的建设是从"六大"开始的.一九二八年七月,周恩来同志受中央委托,在党的"六大"做了关于组织问题的报告,并提出《组织问题决议案提纲》."六大"以后,周恩来同志担任党中央组织部长,在他主持工作期间(一九二七年十一月至一九三一年十二月),领导了党的恢复和重建,实现了由公开到秘密党的转变;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党建设的特点,总结了党的建设经验,提出了关于加强党的建  相似文献   
9.
关于破坏性创新价值创造与捕获的跨组织边界互动机制及其演化过程的研究存在理论缺口和实践必要性。本文从开放商业模式视角进行纵向单案例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破坏性创新扩散是一个依赖开放商业模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存在破坏性创新与其侵入策略的适应性,又存在破坏性创新侵入策略与价值创造和捕获策略的动态协调。第二,破坏性创新扩散依赖于商业模式开放度调整,并且在破坏性创新扩散的三个阶段,要求现有价值网络后发企业沿着“内向型→耦合型→平台型”路径提高价值创造的开放度,沿着“互利导向→互补导向→共生导向”路径提高价值捕获的开放度。第三,破坏性创新的演进日益依赖开放度更高的价值创造和捕获机制,这有助于后发企业深度嵌入更广泛的创新系统并颠覆已有主导逻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