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近年来高等学校学生社团发展处在多向性环境的现实,分析学生社团生存的多向性环境的特点,并对学生社团的功能予以重新审视、发掘和定位,提出通过改革学生社团成员的参与付费制度;改进学生社团对会员的权责约定;建立学生社团发展的激励制度;组建高效的社团联合会等多重路径对学生社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2.
全球性金融危机产生的外需缩减、投资流失和间接减损效应,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背景、当前我国公共服务的改革取向和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主观需求,决定了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应以多中心治理逻辑为基础,着力构建由政府、高等学校、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合作供给模式。建议重点解决处于待业期的大学生的各种需求,最大限度发挥中小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照顾到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深化并完善准就业政策,建设高校与社会的就业实习合作机制,以促进大学生在金融危机下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我国"十二五"建设的开局之年,认真总结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和反腐败的历史经验,对新时期更好地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尤其是认真总结90年来我们党反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对新形势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至关重要。本期我们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的功能定位及其转变、中国的腐败是否越反越严重"、治理"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廉政建设等不同视角,对90年来中国共产党反腐败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既有理论的概括,又有实践的深思;既有国内的纵向对比,又有国际视野的横向比较。《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的功能定位及其转变》一文,不仅分析了查办案件的双重功能及其关系,更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反腐败工作的现实需要,提出了当前我国查办案件的功能必须从以治标为主、兼顾治本向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转变,在继续保持查办案件治标效果的同时,积极探索查办案件治本功能发挥的工作体制,创新查办案件治本功能的途径与方法,推动我国查办案件的功能定位从以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转变;《中国的腐败越反越严重吗?》一文,从国际的比较出发,写出了中国反腐败的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巨大成就等;《治理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廉政建设》一文,用"治理"理论模式分析了我国廉政建设的三大发展阶段,即双重缺失:廉政模式变迁的经验反思;公众崛起:廉政建设改革的现实环境;合作治理:廉政建设创新的多重路径。当然,这些观点都是一家之言,但我们期望通过这些观点,给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提供一些理论上的解读和实践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的反腐败具有典型的运动式治理特征。从其动力机制来看,可以划分为认同驱动与绩效驱动两种类型。认同驱动的反腐败一般归因于外部公众的压力和组织对制度环境层面的合法性追求。与此不同,绩效驱动的反腐败则是腐败后果、任务环境、资源支持三种要素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青河集团的案例集中展示了中国公共组织中绩效驱动的反腐败行动的逻辑和运作机制,为微观层面的反腐败研究提供了精当的注脚。案例分析表明,组织中的腐败行为在没有暴露之前,由于腐败后果与组织环境变化的交织作用,使得组织面临着迫切的绩效压力,在特定资源的支持下,旨在集中清理内部腐败的反腐败运动得以发生。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视阈中公民身份的双向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公民身份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强调权利的自由主义模式和重视公民责任的共和主义模式.将公民身份这一核心政治概念引入当代中国追求和谐社会的视阈之中,我们发现,臣民文化传统和城乡二元结构是实现平等公民身份的现实障碍.通过国家-公民与公民-国家来双向建构公民身份,使政府形成以公民权利为本的民主政治和公共行政理念,让公民通过公民社会等途径形成对国家的责任意识,积极履行各种义务,从而才能为中国的政治、社会发展勾勒出一幅和谐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