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宪政视野下的公民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行宪政的国家里,公民依法享有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这既是人民主权的具体体现,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公民监督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对于监督主体来说,公民监督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从动态的过程来看,公民监督是一种政治参与活动;就静态的结构来讲,公民监督则是人民当家作主宪政制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现行监督机制的主要缺陷与改革思路陈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社会主义监督机制,对于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行监督机制在其内部结构和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3.
建国50年来人民监督的曲折发展及经验教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建国50年来人民监督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作了简要的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1.“缺乏监督与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这个政治规律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2.只有实行有效的人民监督才能表明和保证政权属于人民;3.人民监督的功能需要通过相应的政治体制和政治运行机制来实现;4.反腐败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又不能搞群众运动。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诗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统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豁达通脱、疏狂不羁、乐观开朗的风格。通过苏轼的诗文学习体味国学精神,既有助于中学生古文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对经典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陈党  杨瑾 《南都学坛》2000,20(5):17-19
孙中山的人民监督思想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在权力的归属及人民与政府官吏之间的关系上 ,主张“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 ,“人民为一国之主 ,官吏不过为人民之仆 ,当受人民之监督制裁” ,确立了人民监督的理论前提 ;二是设计了人民监督的理想模式 ,主张用人民的四个“政权”(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 )来管理政府的五个“治权”(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 ) ,以实现“政府的动作随时受人民指挥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诗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统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豁达通脱、疏狂不羁、乐观开朗的风格。通过苏轼的诗文学习体味国学精神,既有助于中学生古文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对经典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近30年来我国网络游戏政府监管可分为4个时段:1990年代,监管主体初步形成;2000-2004年,多部门监管权之争;2005-2008年,文化部和新闻出版总署两部门监管地位凸显;2009年至今,文化部和新闻出版总署两部门监管范围厘清。网络游戏政府监管的归口问题具有复杂性,政府监管政策应在尊重实践的基础上,有更多科学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8.
丁薇  陈党 《江淮论坛》2013,(5):130-134
日益城市化的中国社会对正处于上升期的文化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文化产业“航母”的出现,要求“撬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要求促进城市“品牌”的形成。当下文化产业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子产业产能过剩,消费、出口和投资受阻,文化产业园区运营不佳,多头管理下的效率低下等。文章正是从这个角度人手,探讨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