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新移民作家严歌苓的涉外小说表现了中国移民在美国的生活,涉及形形色色的“美国人”。小说塑造了自立自强的中国移民,解构了美国自塑的“救世主”形象,反映了不同的异国形象。形成这样的异国形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中西文化的差异;二是作家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与爱默生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看法有很多相似点,更有差异. 两人都向往自然,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陶渊明的诗中展现的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爱默生更强调人是万物的主宰. 在人与政治方面,两人都远离官场,但陶渊明是出世的,而爱默生是入世的. 在人生观方面,陶渊明注重今生、现世的享乐,而爱默生相信永恒、来世、上帝,认为人具有神性,人神合一. 在世界观方面,陶渊明是个朴素的唯物主义者,而爱默生是个有着坚定的宗教信仰,但抨击教会缺陷的唯心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华裔小说家林露德在她的小说《千金姑娘》、《木鱼歌》中真实地再现了华人、黑人族群在美国历史上曾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批判了族群偏见和内殖民行为,提倡跨种族交往、异族通婚和多文化杂交,最终实现民族融合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黄玉雪的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讲述了华人之家的黄家第五个女儿黄玉雪的成长故事。在她的成长中,白人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存在种族歧视,但并没有妨碍她的成长。她逐渐把白人的价值观内化,以此反抗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挑战父母的权威,张扬个体,贬抑集体和家庭,最终成为华人归化的典型案例。她关化了美国的主流社会,认同白人的价值观念,而缺乏批判意识;但她同时批判地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华裔美国人,中国和美国都成了异国,华人和白人都成了他者,她成了一个孤独的个体。但她仍然试图以写作展示中国文化,让美国人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5.
聂华苓小说中的离散者形象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形象的转变反映了美籍华人逐渐融入美国,而美国也由排斥中国人转变到接纳中国人。形象转变的原因有时代大环境的变迁、作家的身份认同、在美国的时间长短及写作语言等。  相似文献   
6.
华裔美国英语文学研究以身份研究居多,有种族、性别、文化身份等;批评理论多样化,以西方现代理论为主,杂以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华文文学研究中,文化身份仍然是一个研究热点,美华作家的身份认同与作品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域的华文文学比较也是选题之一。用形象学的方法研究美华文学的并不少,其中中国形象的研究较多,美国形象研究较少,而系统的中美形象的比较与汇总更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