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统计学   1篇
  2007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正> 《广韵》是宋朝的一部官修韵书,系重修《切韵》和《唐韵》而成.它成书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作为中古时期一部重要的韵书,它大体上代表了唐宋时代的语音系统.但这个语音系统是被隐藏在一个个的反切之中的.将《广韵》的反切进行整理分析的结果,可以归纳出四五十类声母和三百类左右的韵母.如果将平、上、去三声的韵母合起来统计.则有六十一类(三十四个入声韵被配入阳声韵).本文主要就这六十一类韵母中的尤韵的有关问题作一个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3.
数字化时代开辟了数码图形艺术审美领域的新境界。数码图形艺术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主、客相对式的审美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欣赏层面的主、客互动和情景交融。这是一种以交互为主要手段,以沉浸为主要目的的新的审美活动。结合传统艺术中的美学理念,分析并论述了数码图形艺术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论述了广州方言韵母在发展变化中所产生的“韵尾繁衍化”的现象。这类韵尾繁衍化的韵母本由单个元音构成,不带韵尾,后来逐渐变为双元音,衍生出一个韵尾来,形成复韵母。其主要表现是:i→ei、i→ei、u→ou、y→θy.这种变化,可以说是广州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时代开辟了数码图形艺术审美领域的新境界。数码图形艺术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主、客相对式的审美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欣赏层面的主、客互动和情景交融。这是一种以交互为主要手段,以沉浸为主要目的的新的审美活动。结合传统艺术中的美学理念,分析并论述了数码图形艺术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6.
《韵玉函书》是清初的一部韵书,未刊,今存稿本残卷两种,藏中山大学图书馆善本室。第一种稿本题光山胡煦沧晓氏纂集,男季堂校字;第二种残卷第一至五册封面则题“西溪初校,月泉再校,星桥三校,星桥补校”。显然,第二种为第一种的补改本。胡煦(1655-1736)为清初著名的学者,河南光山人,字沧晓,号紫弦,初以举人任安阳教谕。康熙51年(1712年)举进士,散馆,授检讨,充殿试读卷官,教习庶吉士。曾任《明史》总裁,累官至礼部侍郎,后因事罢归。乾隆元年(1736年),诏复原官,不久去世。胡氏一生苦心读书,对于《易经》用功尤深,著有《周易函书》50卷、《释经文》49卷,为正集;有《韵图》3卷、《孔朱辨异》3卷、《易学须知》3卷、《卜法评考》4卷,为别集。另著《韵玉函书》5卷。前数种均已刊行,唯《韵玉函书》未见刊本。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述及胡氏的事迹时说:“光山胡侍郎煦,亦康熙朝道学名臣,治《易》究图书之蕴,著函书数十万言。圣祖屡召见,问爻象疑义,命画图讲说,叹曰:  相似文献   
7.
数码图形艺术是技术与美学、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艺术相比,数码图形艺术不仅具有物质性与时空性方面的独特性,还具有实时、动态、交互和沉浸等艺术特征,以及多通道和自主的审美特点。数码图形艺术的这些特征反映了其自身在创作和审美方式上与传统艺术的巨大差异,开辟了数字化时代艺术创作与审美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8.
数码图形艺术特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码图形艺术是技术与美学、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艺术相比,数码图形艺术不仅具有物质性与时空性方面的独特性,还具有实时、动态、交互和沉浸等艺术特征,以及多通道和自主的审美特点。数码图形艺术的这些特征反映了其自身在创作和审美方式上与传统艺术的巨大差异,开辟了数字化时代艺术创作与审美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