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不自制是一个古老而又艰深的哲学问题.戴维森的研究为不自制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可贵的进路.不自制是非理性的两大情形之一,它与戴维森的合理性理论、行动理论、意义理论和真理论都密切相关.戴维森通过引入行动哲学中的因果解释理论来解决不自制问题,从而一方面拓展了当代分析哲学的问题域,另一方面也消解了一个似是而非的非理性悖论.  相似文献   
2.
康德对现象界/物自身的区分中隐藏着元宇宙的哲学奥秘。基于兰顿和查尔默斯对康德先验观念论的认知结构实在论(ESR)解读,现象界关乎事物的关系性质,物自身关乎事物的内在性质。这意味着,实在的关系性质或元宇宙的物理学结构是可知的,而其内在性质或元-宇宙的物理学结构是不可知的。“元宇宙→现实世界→元-宇宙→本体世界”的模拟链条连接了元宇宙与物自身。对认知结构实在论的“平原景观”和“山地景观”的区分,为我们理解康德与元宇宙提供了一个实现双向阐释的全新视角:元宇宙的模拟假说契合于认知结构实在论者的口号“一切源于结构,结构源于X”,而这里的“X”正是康德的物自身。最后我们回应了一些重要的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3.
《论确实性》中的某些段落似乎透露出某种相对主义倾向,这与维特根斯坦一贯的反相对主义格调不太协调。对于维特根斯坦对相对主义到底持什么态度,构成了他的“相对主义之谜”。基于对摩尔命题的轴心地位、信念系统的确实性、行为方式等理论在维特根斯坦哲学中所扮演角色的分析,“相对主义之谜”的谜底逐渐露出水面。  相似文献   
4.
陈常燊 《学术界》2022,(12):147-154
语言游戏和棋类游戏是《哲学研究》等后期著作中最常见的两种原始实践,而隐喻论和涌现论是考察维特根斯坦实践哲学的两个重要视角。借助对维特根斯坦的文本分析,以及对安德森“更多意味着不同”的反建构论处理,阐明了游戏是实践的隐喻,游戏从规则中涌现;进而,实践从规则中涌现,从语言游戏和生活游戏的大尺度和复杂性中涌现。总之,“原始语言”以及由此派生的“原始实践”概念有助于我们揭示人类实践的涌现特征。  相似文献   
5.
社会本体论是当代形而上学和社会科学哲学的前沿领域之一,围绕社会实体的物质构成与物质组合论题,“云景观”的一系列思想实验成为该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并由此形成了两条进路:一是分体论分析,它关注事物的组合是否受到某种限制;二是同一性分析,它关注时空偶合对象是否存在某种同一性标准。然而,基于分体论同一性的主流立场难以回应来自“构成无需组合”以及“构成并非同一性”这两个原则的挑战。分体论同一性的两个方面都假定了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因此关于云的稳健实在论所需要的只是一个“相对类别同一性”概念,为此需要引入“可能世界”的概念。借助爱泼斯坦社会本体论中的“锚定-奠基”模型、巴恩斯的“本体论涌现”以及达斯古普塔的一般主义等理论资源,能够克服主流立场背后预设的还原论和个体主义倾向。由此观之,对“云景观”的这一探索路径不仅适用于诸如云这样的自然种类,而且能有力地刻画社会事实和社会群体的本体论特征。同时,社会事实和社会群体的“云景观”思想实验还必须基于对分体论同一性论题的拒斥。  相似文献   
6.
陈常燊 《理论界》2023,(8):1-7+113
若将罗伯特·诺奇克的体验机思想实验运用于元宇宙,则会否认虚拟生活的道德价值。迈克尔·拉博西埃批评了诺奇克反对体验机的论证,而诺奇克对元宇宙的反对又招致了大卫·查默斯的批评。体验机的“非同一性假设”受到元宇宙的“模拟假说”的挑战,这一核心假设上的重要差异表明了虚拟生活符合道德生活的实在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和语义学原则,因此,有理由认为元宇宙虚拟生活具有道德价值。此外,元宇宙无法取代现实世界:尽管虚拟生活可能有道德价值,但在技术上和经济成本上仍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