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堂兄有位大学同学是知名的书法家。但堂兄一直没向书法家同学索要过一个字。退休后,堂兄忽然心血来潮,给这位老同学打电话,第一次张口索要墨宝。书法家问他有何要求,堂兄说了两条:第一,不要长篇大论,要短小上口。第二,要对人有所启发,最好蕴含人生哲理。老同学自然满口答应。过了些天。书法家邀堂兄到家中做客,并告诉他字已写好,请他过目。  相似文献   
2.
在孩子的名字之中,常常寄寓了父母的希望和追求,显示了他们对子女人生价值的把握和取向。古今名人为孩子起名成为中华家教中的一个特有的方法,留下了不少佳话。  相似文献   
3.
陈延伟 《老人世界》2014,(11):37-37
在中国两千余年封建专制社会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登基称帝,至公元1911年末代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炮声中宣布退位,在这2100多年间,我国历史上共有494个皇帝。由于封建社会实行的是皇位世袭制,所以,皇帝驾崩后,一般便将皇位传给他最为信赖的人——儿子(一般是长子)。因皇帝大多身体欠佳寿命不长,他们驾崩时不少太子尚在幼年,有的甚至还在襁褓之中,于是,中国历史上便出现了许多“娃娃皇帝”,即“小皇帝”。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1785—1850年),清朝大臣。他在漫长的官场生涯中,始终牢记“廉洁”“清政”四字。最初在山东济宁任运河河道总督时,林则徐便立了一块镌刻着“人到无求品自高”七个大字的石碑,以鞭策激励自己。后到江苏任廉访使时,他又在官署大厅挂上一幅亲书的条幅:“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以表明自己做人为官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老的姿态     
莎士比亚说,人生如戏。生命是舞台,每个人都在上面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或优雅,或猥琐,或柔美,或阳刚,或从容,或拘谨……那么,人到老年,以什么样的姿态示人才是最美、最潇洒的呢?  相似文献   
6.
郭琇,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升坛监察御史。郭琇其人铁面无私,在“势焰熏灼、辉赫万里”的权臣面前,他毫无惧色,接连参罢了当时的三宰相、两尚书、一阁学及河督靳辅、少詹事高士奇、都御史王鸿绪、陈元龙等诸多高官.因此,“直声震天下”,被世人誉为“铁面御史”。  相似文献   
7.
8.
钱币琐谈     
钱的名类繁多,最早称为“贝币”。我国使用“贝币”的时代很早。“贝币”的产生和使用,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古代社会,妇女一直是原始贸易的参与者,而海贝作为她们佩戴的装饰品,经她们之手遂成为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我们注意到中国的文字,凡与物价、价值交换有关的汉字,大都从“贝”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70多个从“贝”的汉字,皆与价值交换有关,如货、贷、赔、赊、账、贿等。“贝币”也是钱的一类。  相似文献   
9.
“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琼瑶的言情小说三部曲《梅花三弄》,其标题取自古琴名曲。这首曲子的作者是东晋时期的音乐家桓伊。桓伊出身士族大家,《晋书》称其“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桓伊擅长声乐,他唱的挽歌与羊昙唱的乐歌、袁山松唱的《行路难》辞,被时人称为“三绝”。  相似文献   
10.
唐朝官吏娄师德(公元630—699年),郑州原武(今原阳县)人。进士擢第.升光禄大夫,为将为相40余年。由于忠贞无私,恭勤不怠,审时度势,安内攘外,深受皇帝重用,为平民、士兵所爱戴。因此,被御任监察御史、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宰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