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9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谈不上有什么认识依据,学术自由作为舶来品,一经与我国的文化传统与政权组织形式相交锋便面目全非。当然,学术自由的呼声日益高涨。依笔者看来。与其说是争取学术自由,不如说是呼吁学术民主。讨论学术自由问题有两个立足点,或立足于中国学术自由的现状,或立足于当代非人类中心的哲学主题上,出发点不一样,是无法取得共识的。本文试图从哲学发展的走向来审视学术自由问题,得出的结论或许与当前的看法有些不一致,我并不认为这会阻碍学术自由的进展,相反,在差距面前更显出学术自由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从京师大学堂的创立开始,分清朝末期、民国和解放后三个时期大致考察了我国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校办学自主权和民办高等教育等四个角度,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片面认识,指出我国在处理政府与高等学校关系上应该注意克服政府恐惧症、制度依赖症和自主权适应性紊乱以及忽视民办高等教育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面临着双重任务,一是按《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到2010年入学率达到适龄青年的15%,二是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把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带入高等教育强国的行列。针对这双重使命,下面结合加州理工学院的情况,联系美国高等教育政策,谈谈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如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问题。加州理工学院创办于1891年,依据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理论,该校经历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全过程。众所周知,美国大学实行开放入学政策,对学生取得学位没有最低标准,大学的教育质量是千差万别的。尽管其…  相似文献   
4.
哈佛大学院校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佛大学是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其在院校研究方面的所作所为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实地访谈哈佛大学院校研究工作人员,梳理他们所提供的第一手材料以及研究线索可知:哈佛大学的院校研究以编写《今日之哈佛》和组织一些专题调研为主要任务,以哈佛大学通用数据平台(CDS)和美国高校公共信息网(哈佛大学专题)为主要数据来源,以规范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为主要方式影响哈佛大学的管理与决策。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     
<正>70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推出"中国教育政策发展70年"这个专题,目的在于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推进教育政策发展在某些方面的不懈努力与主要成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不管采取何种角度和聚焦哪些主题,对70年来我国教育政策的发展进行系统梳理与纵向比较,进而总结成绩经验,发现问题或提出建议,必将对新时代教育政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人目前正承担着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实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启动并实施了多轮重点大学建设,几乎未有中断,形成了初具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回顾70年来我国重点大学建设的历程,在历史传承方面,重点大学建设始终传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点带面”的理想追求和“择优支持”的原则立场;在创新发展方面,重点大学建设承担的使命不断拓展和攀升、力推的事项逐步前移和深化、遴选的方式日臻健全和完善。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我国重点大学的建设仍需在完善重点大学建设体系、防控建设项目固化与异化风险、强化重点大学建设示范引领责任三个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从京师大学堂的创立开始,分清朝末期、民国和解放后三个时期大致考察了我国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校办学自主权和民办高等教育等四个角度,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片面认识,指出我国在处理政府与高等学校关系上应该注意克服政府恐惧症、制度依赖症和自主权适应性紊乱以及忽视民办高等教育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毕业生适应社会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如何适应社会的问题上,高校毕业生有不同的适应策略,概括为实用适应、能力适应、实践适应、宽口径适应和基础适应等5种策略。这些策略均在不同程度上克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弊端,但在就业急功近利的价值导向下,对高校教学均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需要重新审视毕业生适应社会的基本内涵。高校要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突破社会就业框架的局限作为毕业生社会适应策略的内容,而最根本、最可靠的策略则是提高学校品牌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