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从对教师培训目标人本化的理解入手,分析了倡导教师培训目标人本化的缘由,并提出在培训实践中通过健全管理制度、改革培训内容和方法积极落实人本化的培训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对教师培训目标人本化的理解入手,分析了倡导教师培训目标人本化的缘由,并提出在培训实践中通过健全管理制度、改革培训内容和方法积极落实人本化的培训目标.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出现的流动人口大潮,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通过“改革开放”和“搞活城乡经济”的政策渠道而出现的一种人口社会现象。婚姻家庭形式作为一种人口生产关系,总是深刻地制约着和影响着人口的各种变动过程,特别是人口的自身再生产过程。因此,流动人口的婚姻家庭形式和人口流动中产生的各种婚姻家庭形式都会带来不容忽视的人口学效应和人口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 独立地跻身于科学门类之列的人口学,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其它国家,目前都还是一门初创的新兴学科。如果同与它密切相关的经济学相比,恐怕它还只处在古典学派发端时期。它不但没有一个成熟、严密的逻辑体系,就连合乎科学体系的框架结构也还未完全形成,甚至对人口学的定义、对象、方法和学科的领域范围也都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以研究人口数量变化为内容的人口统计学虽然产生较早,而且至今还被不少人尊为  相似文献   
5.
陈明立 《人口研究》2003,27(1):34-38
近来因吉林省新出台的《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的一条关于终身不婚妇女可以采取合法医学辅助生育技术手段生育一个孩子的规定 (以下简称“吉林条例”) ,在全国城乡闹得沸沸扬扬。对这种无婚无夫无父甚至是无性的生育 ,一个地方法规对其做出了合法的规定 ,是耶 ?非耶 ?赞成者说是体现了先进的生育文化 ,体现了现代法律人性关怀的合理走向 ,维护了妇女本应该拥有的作为基本人权的生育权 ;反对者说这对孩子、对男人不公平 ,成为人口增长的新因素 ,更为麻烦的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将出现一系列难以解决的法律纠纷和实际问题 ;等等。我们认为 …  相似文献   
6.
师范教育课程价值的落实是师范教育的核心和师范素质培养的关键,探寻高师公共教育学失落的课程价值则是为加强师范素质培养、推进师范教育改革所作的一份努力。  相似文献   
7.
背 景2 0 0 1年 1 2月 2 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2 5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该法第 6章第 41条规定“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这个规定统一了全国各地经济限制措施的名称 ,也使经济限制措施规范化、法制化 ,标志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一次里程碑式的飞跃。回顾我国计划生育的实践历程 ,经济限制作为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措施为实现基本国策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也因其“处罚”色彩而倍受关注。其名称从“超生子女费”到“计划外生育费”再到“社会抚…  相似文献   
8.
西部开发进程中的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开发不能忽视西部人口问题,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人口问题,是关系西部大开发成效和成败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在西部开发进程中必须适时地解决好:西部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问题;西部人口承载量问题;与西部开发进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问题。西部发展最终还得依靠西部人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一个人们不乐意接受的事实——中国11亿人口日终于提前降临,不断上涨的人口洪峰正以猛烈之势向12亿的防堤步步逼近。它给人们带来深深的忧虑和困惑,焦躁和不安。“人口悬剑”!“人口危机”!“人口陷井”!“人口爆炸”!……一个重似一个的惊叹号,有如声不绝耳的警钟,回荡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上空,震憾着每个人的心弦! 在这严峻的人口增长形势面前,除了使我们痛感到人口失控的重压,人口浪潮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理论界对于恩格斯所提出的两种生产历来有不同看法,历史上甚至产生了三次关于两种生产的大规模论战。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第一次论战就出现了以俄国民粹派、普列汉诺夫和列宁为代表的三种关于两种生产的代表性观点。事实上,之后围绕两种生产理论的论争都是这三种观点的延伸。在这三种观点的启发下,笔者通过对两种生产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的阐述,力图对两种生产原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